WTO訴訟面臨「敗訴」 產能過剩稀土要回到「白菜價」?

備受關注的稀土訴訟可能在今年年底之前形成結果,來自中國稀土協會和中國稀土學會的相關人士均表示,中國敗訴的幾率較大,中國稀土出口政策面臨重大變化。

「敗訴的結局就是中國取消稀土配額政策,稀土敞開供應,政府無法約束企業的出口行為。」一位一直參與此事的專家告訴記者,過去經驗顯示,企業競相壓價難以避免。

與此同時,國內稀土產能無節制擴張、稀土應用集體疲軟,讓這個曾被廣泛看好的行業陷入衰退,此前被產業界寄予厚望的國內市場也在長達兩年的價格「過山車」中逐步萎縮。

去配額化?稀土價格可能回到「白菜價」

在8月11日的贛州稀土會議上,除了產業分析,如何控制過剩產能成為最重要的議題之一,其背景是尚處於保密階段的稀土訴訟。最早在2009年歐盟就提出過要求中國解除對稀有金屬產品的出口配額制度;2010年美國、墨西哥等國又向WTO提交備忘錄,要求中國取消稀土出口配額制度;2012年美國、歐盟正式在WTO對中國的稀土出口配額制度提起訴訟。

據瞭解,贛州稀土會議前不久,中國稀土學會還應要求向WTO相關機構提供過一次材料。相關專家表示,對於取消出口配額可能造成的影響,已經開始評估,最壞的情況是重新回到老路上,國外的企業拿著訂單到國內找企業尋求報價,引得企業競相壓價銷售,「稀土的價格可能又要回到『白菜價』。」

中國稀土協會副秘書長陳佔恆表示,現在是供大於求,每年的配額3萬噸,實際銷售1萬噸,就供需方面而言不會有大的變化,「如果配額取消,關稅也要降下來,走私就沒有意義了。」

一個不能忽略的背景是,目前國內的稀土分離冶煉產能已經嚴重過剩。贛州虔東稀土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龔斌對記者表示,目前南方離子型稀土的分離冶煉產能已經超過了10萬噸,而作為南方稀土老大的江西省2013年第一批生產指標為3950噸。

「我們一個廠的產能就是二三百噸,但給的指標只有幾十噸,根本就吃不飽。」一位江西分離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餓肚子」是普遍現象,餓極了也會去買黑礦,「現在專用發票實行的並不嚴謹,黑礦很多,這麼大的分離冶煉產能不可能一直閒置。」

據中國稀土行業協會秘書長馬榮璋介紹,南方分離冶煉企業獲得的離子礦70%以上來源不明。據統計,目前中國的稀土超過20萬噸,每年的實際生產量為15~18萬噸,而全球每年的實際需求在13萬噸左右,中國的需求約10萬噸。

中國稀土學會一位要求匿名的專家告訴記者,雖然稀土供應格局的多元化趨勢越來越明顯,「但如果取消配額和關稅,中國稀土價格會一落千丈,可能會再次擠垮其他國家的稀土生產線。」

早在一年前,記者就曾獲悉,國家管理部門組織專家層面的研討,評估稀土出口配額政策取消後的影響,就長期而言稀土出口配額取消是大方向,但前提是要把國內的生產秩序理順,避免放開後的混亂。

龔斌認為,從南方稀土產能上看,央企和地方國企控股分離產能已經達到78.5%,接近國家要求的大型企業集團控制南方分離產能80%的要求。

「但現在的80%是放大版的,與國務院的初衷並不相符,如果產能無限擴張,控制了也沒用,就是浪費。」上述專家說。

來自商務部的官員則表示,稀土訴訟目前還處於保密階段,不能公開。不過,該官員表示,解決稀土的產能過剩和出口問題不能一味指望政府的政策,行業本身也需要自律。

產業「衰退」

根據中國稀土行業協會的統計,2012年上述三大應用材料的產量均下滑明顯,磁性材料產量7.8萬噸、發光材料0.45萬噸、儲氫材料0.82萬噸,分別同比下降11.9%、43.8%、34.4%,而在非主流應用的催化劑領域「略有上升」。

中國稀土行業協會編制的稀土價格指數由2012年12月的234.1點下跌到2013年7月3日的153.8點,下跌52.2%,此後有所回升,至8月5日,上升19.6%。

不過,馬榮璋仍表示,雖然近期鐠、釹、鋱、鏑、銪的價格上升幅度達到了100%,但彌補不了市場的萎縮。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稀土發光材料專家莊衛東對記者表示,現在稀土下游應用中除了磁性材料相對繁榮外,發光材料、儲氫材料都很不景氣,「發光材料受LED的衝擊很大,儲氫材料則面臨鋰電池的擠壓。」莊衛東說,LED和鋰電池的發展速度都比原先產業界預測的要快。

但是,相對繁榮的磁性材料領域目前正面臨日本專利技術的擠壓。日本日立金屬官網公佈,其在全球共申請了600多項釹鐵硼,其中在美國申請了100多項,在中國於2000年前後開始申請的並未予以公佈,日前有媒體引用業內人士的話稱達320多項。而日立金屬今年宣佈除已經授權的中科三環、寧波韻升、北京京磁等8家企業外,不再授權給其他中國企業。2012年日立金屬曾在美國申請過對中國企業的「337調查」,最終中國企業以付費獲得專利授權了結。

據悉,受到專利擠壓的部分中國企業正在組織抵抗,十幾家中等規模的稀土釹鐵硼企業成立了一個企業聯盟,每家出資150萬美元,準備赴美起訴日立金屬。

馬榮璋在贛州提出要開拓稀土應用的新領域,比如中國每年都會富餘3萬~5萬噸的鑭、鈰稀土,如果稀土催化劑市場可能打開,就可以部分消化這些過剩的產品。

不過來自日本弘前大學人文學部教授黃孝春博士指出,從上世紀70年代至今,在稀土應用領域沒有出現過革命性的技術突破,這就降低了稀土應用需求爆炸性增長的可能性,他認為現在海外稀土需求的疲軟,一方面是由於稀土價格的上漲抑制了需求,另一方面也是技術瓶頸導致的自然減少。

供應取捨

在下游疲軟的背景下,中國稀土的原料供應地位再次被重視。自從20世紀90年代,美國鉬公司的稀土生產線關閉之後,中國在世界稀土供應中的比例一直穩定在90%以上,而按照美國地質調查局的勘測,中國稀土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36%,且在持續減少。

2009年之後,由於中國的稀土產業整合與環保治理,世界稀土供應多元化開始加速。據美國TMR公司跟蹤研究,近年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度、巴西、越南、蒙古、南非、俄羅斯等37個國家的261家公司在從事429個稀土項目。但目前其中的絕大多數仍處於勘探階段,由於稀土價格的回落,上述項目的進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歐洲稀土行業協會會長班茲立說:「很多國家都有稀土,在稀土要被使用的地方生產稀土是合理的,一個地方的資源不應總是『長途跋涉』到處運送。」

據瞭解,給外界信心的主要是美國鉬公司旗下的硭廷帕斯稀土礦和澳大利亞萊納公司的稀土項目,二者近期會增加輕稀土的供應量,遠期也會涉及到重稀土。

來自美國地質調查局的謝培鈞博士告訴記者,鉬公司2012年已經開始對合同企業進行輕稀土的供應。

「通過對比數據發現,2013年全球稀土市場可能出現供應短缺,但是,2014年之後這一形勢就會有所扭轉。消費商可以從供應渠道的多元化中尋求一些安慰,西方稀土產量的比重正在增加。」英國金屬商網總裁奈傑爾·塔納說。

國家發改委原稀土專家組專家、中國恩菲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教授級工程師曾天元提出應將中國對世界的稀土供應定在70%,既能穩定中國的產業,也能滿足世界的需求,「70%的量有利於中外稀土企業共商合理售價,促進稀土市場相對穩定。」

資料

中國稀土資源保護政策


20世紀80年代,中國頒佈《礦產資源法》,對國家規劃礦區、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和國家實行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實行有計劃的開採。

1991年,中國決定將離子型稀土礦產列為國家實行保護性開採的礦種,從開採、選冶、加工到市場銷售、出口等各個環節實行有計劃的統一管理。

1998年,中國政府開始實施稀土產品出口配額許可證制度,並把稀土原料列入了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目錄。

2006年,中國實施稀土開採總量控制管理。

2007年,將稀土生產納入指令性生產計劃管理。

2008年,國家發佈《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08~2015年),對稀土等保護性開採特定的礦種實行規劃調控、限制開採、嚴格准入和綜合利用。

2009年,國家將保護性開採特定礦種的勘查、開採的登記、審批權限上收。

2011年,國家統一調整了稀土礦原礦資源稅稅額標準,調整後的稅額標準為:輕稀土(包括氟碳鈰礦、獨居石礦)60元人民幣(下同)/噸;中重稀土(包括磷釔礦、離子型稀土礦)30元/噸,比調整前的0.4元/噸~2元/噸的稅額標準有了大幅度提高。(責任編輯:紫荊)



來源:中國經營報

RSS RSS     print 列印         announcements 線上投稿        
【免責聲明】
1、「LEDinside」包含的內容和資訊是根據公開資料分析和演釋,該公開資料,屬可靠之來源搜集,但這些分析和資訊並未經獨立核實。本網站有權但無此義務,改善或更正在本網站的任何部分之錯誤或疏失。
2、任何在「LEDinside」上出現的資訊(包括但不限於公司資料、資訊、研究報告、產品價格等),力求但不保證資料的準確性,均只作為參考,您須對您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如有錯漏,請以各公司官方網站公佈為準。
【版權聲明】
「LEDinside」所刊原創內容之著作權屬於「LEDinside」網站所有,未經本站之同意或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轉載、散佈、引用、變更、播送或出版該內容之全部或局部,亦不得有其他任何違反本站著作權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