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懼挑戰 中國國產MOCVD設備商向「外來」巨頭宣戰

長期把持中國LED外延芯片MOCVD設備市場的美國維易科(VEECO) 和德國愛思強(AIXTRON)將迎來中國本土企業的「宣戰」。

11月12日,華燦光電公告稱,此前申報的「採用國產MOCVD設備開發/產業化超高亮度LED」專案已獲工信部批准立項,並獲得600萬元補貼用於項目所需的設備或材料的購置等。

該項目由天龍光電孫公司中晟光電配合實施。後者副總裁張偉11月15日在深圳舉辦的LED前瞻技術與市場研討會上稱,中國國內頂級MOCVD設備並不比前述兩家國際巨頭的差,並呼籲業界給中國企業多一些信任和機會。

近年來,在中國LED產業高速發展的推動下,維易科和愛思強在中國市場可謂賺得盤滿缽滿。「90%的市場份額都在他們手上,這對國內LED產業發展來說是不利的。」中晟光電董事長陳愛華表示,中國MOCVD設備佔據全球市場約60%,MOCVD設備又佔據LED外延芯片成本40%~50%,設備國產化對整個LED產業鏈都是極大利好。

但與此同時,要撼動兩大國際巨頭的壟斷地位,前景不容樂觀。

MOCVD產能嚴重過剩

LED產業的瘋狂擴充始於2009年。在巨額的政府補貼下,上游外延晶片產能過剩嚴重。

「從設備總數來看,MOCVD的產能肯定是過剩的。行業比較一致的說法是,目前國內LED外延芯片企業採購MOVCD設備共計約1000台,但至少有350台處於完全停產狀態,另外的650台產能利用率只有8成左右,所以外界對MOCVD設備產能利用率只有5成的說法基本準確。」廣東德力光電有限公司銷售總監葉國光說道。

MOCVD設備瘋狂採購的背後,是維易科和愛思強掘金中國的尷尬現實。

2009年以來,政策刺激及背光應用使中國國內LED產業呈井噴式發展。由於中國在MOVCD設備製造技術上的缺陷及市場把控不足,兩強趁勢佔據了中國市場90%的比率。

「2009年老大是愛思強,當時它佔到全球市場份額的68%,維易科只有25%,但由於後者在技術上取得突破性進展,設備可以實現外延芯片的規模化生產,到2012年,維易科一舉超過愛思強,其市場份額飆升至65%,二者位置互換。」

而中國顯然成為兩強爭霸的核心戰場。公開數據顯示,中國國內LED外延晶片大佬,三安光電、德豪潤達、國星光電等成為採購MOCVD的主力軍,合計採購量數百台。據不完全統計,相應的政府補貼亦在數十億元左右。

「我們的補貼很大一部分被美國人和德國人拿走了,這一局面可能他們(指維易科和愛思強)自己都想不到,但這對中國LED產業發展而言是不健康的。」陳愛華表示。

中國國內企業強攻不易

早在2010年1月8日,廣東昭信稱中國國內首台自主研發的MOCVD設備成功下線,但遺憾的是,MOCVD設備至今仍停留在起步階段。

根據華燦光電公告,公司根據《2013年度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基金項目指南》申報的「採用國產MOCVD設備開發/產業化超高亮度LED」項目,已於近日接到工信部項目立項通知,並獲批補貼款600萬元專用於項目所需的設備或材料的購置等。

作為該項目的合作方,陳愛華感慨道,MOCVD設備國產化需要更多的政策扶持和產業支持。

據悉,中國涉足MOCVD設備研發製造的企業約有13家,且部分國產設備已具備較高水平競爭力,有些設備在產能及成本方面同維易科相比甚至具備一定的優勢。但從當前形勢看,國產設備要與維易科、愛思強一決高下還尚需時日。

「我們已經向華燦光電和圓融光電出售了幾台設備,且正在同德豪潤達等客戶接洽,今年截至目前已實現6000萬元的銷售收入,明年的目標是1.5億元。」陳愛華表示,國產MOCVD設備搶佔市場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首先是落到實處的政策支持太少,其次是市場信任和認可的培養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再者,LED外延芯片企業生產工藝是基於現有設備設計的,引進新的國產設備勢必要做出這方面的改變,這本身也是一個風險。」

對此,記者採訪了多家LED外延芯片企業,一位不願具名的上市公司董秘的回應頗具代表性。他表示,近期不少國產設備商與之接洽,試圖說服其試用他們的設備,但公司短期內不會考慮採購,除非國產設備未來通過市場的成功檢驗。

另外,由於中國MOCVD設備保有量存在過剩現象,從短期來看,市場爆發的可能性不大,國產企業亦需要熬過未來一段時間的市場淡季。

值得注意的是,國產企業的動作已經引起了維易科的警覺,後者疑採用降價鞏固市場壟斷地位。

據陳愛華透露,維易科4腔設備由最高價750萬美元/台降到今年初的570萬美元/台,7月份其價格再次下調至460萬美元/台。「如果我們跟維易科打價格戰會虧得血本無歸,所以國產MOCVD設備要突圍只能寄望技術創新,切實為客戶帶來更高的價值。」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RSS RSS     print 列印         announcements 線上投稿        
【免責聲明】
1、「LEDinside」包含的內容和資訊是根據公開資料分析和演釋,該公開資料,屬可靠之來源搜集,但這些分析和資訊並未經獨立核實。本網站有權但無此義務,改善或更正在本網站的任何部分之錯誤或疏失。
2、任何在「LEDinside」上出現的資訊(包括但不限於公司資料、資訊、研究報告、產品價格等),力求但不保證資料的準確性,均只作為參考,您須對您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如有錯漏,請以各公司官方網站公佈為準。
【版權聲明】
「LEDinside」所刊原創內容之著作權屬於「LEDinside」網站所有,未經本站之同意或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轉載、散佈、引用、變更、播送或出版該內容之全部或局部,亦不得有其他任何違反本站著作權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