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三星持續稱霸OLED 日專家:下一波行動智慧裝置將影響台灣半導體布局

隨著行動智慧裝置的規格攀升,加上穿戴式裝置也將因需求變得更輕薄、更身段柔軟,如何在小裝置中擠出更多可利用空間,就成了各家廠商的難題。隨著下世代 iPhone 顯示面板可能採用 OLED,掌握相關技術的三星將因此得利,甚至進而對台積電接單 Apple 晶片代工有著另類排擠作用。「三建產業資訊」(SumKen)針對此一議題,邀請曾在三星等大廠擔任顧問的日籍專家越部茂等人,分析 OLED 技術如何進一步運用在行動智慧及穿戴式裝置上,並指出台廠即將面臨的考驗。
 

穿戴式裝置採用 OLED,首重防水、柔軟與透光性

目前人們使用行動智慧裝置的主流仍是手機為主。在手錶等穿戴式裝置方面,至 2016 年 Q1 為止全球前五大廠商依序是 Fitbit、小米、Apple、Garmin 以及三星,持續朝輕薄短小及多功能化邁進,將結合音樂、通訊、醫療、量測、收集資訊,甚至達到智慧型手機的等級。日籍專家越部茂表示,對現在使用者而言,穿戴式裝置必須具備顯示畫面,提供清晰可見數據及資訊,才會令人「有感」。因此將來的柔軟型穿戴式裝置,不論是直接與衣物結合,還是做成可黏在身上的薄膜,可撓式 OLED 都是必要技術。而防水、柔軟與透光性就成為重要課題。

現行具備 OLED 的商品,如三星智慧型旗艦機種,其封裝材料像是透明基板採用玻璃、透明導電膜採用氧化銦錫(ITO)等無機化合物,擁有良好的耐衝擊性,卻不利延展彎曲,所以在 OLED 邁向輕薄化的過程中,封裝材料勢必得利用有機化合物才行。然而有機物的自由體積以及親水性,導致有機材料至少會擁有占 1/40 比例體積的空隙,故完全防水難度極高。

為了提升防水能力,可使用延伸的高分子薄膜,或是透過變性、層積及無機被覆等方式將材料複合化,但如此一來則可能降低柔軟度及透光性,製造商必須做出取捨。

日本發展 OLED 的現況

現今中小型 OLED 面板生產 95% 集中在三星手中,友達占極小部分,LG 則以電視為主。日本方面開發廠商較少,在夏普收編鴻海旗下後,其他大多已整併到產業革新機構設立的「JOLED」公司當中。值得一提的,只有光學公司 KONICA MINOLTA 發表過世界最高發光效率達 131 lm/W 的白色有機 EL 照明平板。透過藍色燐光材料提升內部量子效率,這款可撓式樹脂基板的有機 EL 照明平板不但輕薄堅固,還可捲曲,預計投入一般照明及建築領域,可惜目前還沒有相關產品問世。

韓國勢不可擋,台灣得做好準備

先前據《日經新聞》報導,夏普已研發出可應用在智慧型手機等用途的可撓式 OLED 面板,而鴻海更於近期開始進行相關評估,計畫在中國設廠量產 OLED 面板,以追趕龍頭三星,預估投資額將高達 1 千億日圓。不過越部茂表示,Apple 的智慧型手機等產品極有可能在明年全面採用 OLED,夏普的產量及良率若無法趕上進度,三星將盡數包下。

此外,Apple 採用 OLED,除了一般認為的以技術大幅提升標誌 iPhone 出品十週年外,還有為了減少對台積電的依賴,壓縮其議價能力。在智慧型手機也越加強調輕薄的趨勢下,iPhone 7 採用了封裝厚度較高的 LCD 螢幕,導致內部體積被壓縮,A10 處理器晶片雖然靠台積電技術吃下,但對 Apple 而言成本與良率都難有協調空間。越部茂認為,Apple 企圖使用更薄的 OLED,處理器就不必非得獨賴台積電生產兼具輕薄與效能的晶片,而能夠轉向其他廠商,追求成本更低的晶片。若此事成真,台積電則勢必受到打擊,因此需提早擬定對策,不能沉浸在今年的勝利當中。

 

致力推辦日本技術講座的「三建產業資訊」(SumKen),長期針對國內產業研究與技術改良的需要,提供台灣與日本的資訊知識及商業交流。最近講座相關資訊如下:

  • 主題:【日本技術講座】日本高伸縮性電子裝置開發技術

  • 時間:10 月 26日(三)09:30 至 16:30

  • 地點:桃園市桃園區縣府路 110 號 9 樓

  • 主題:【日本技術講座】最新日本智慧型手機/車載用途應用展開 FPC 技術動向

  • 時間:11 月 8 日(二)9:30 至 16:30

  • 地點:台北市中正區館前路 49 號 4 樓

  • 詳細資訊:http://www.dctc.com.tw/edm/index.aspx?s=x1026

 

 

(合作媒體:科技新報)

RSS RSS     print 列印         announcements 線上投稿        
【免責聲明】
1、「LEDinside」包含的內容和資訊是根據公開資料分析和演釋,該公開資料,屬可靠之來源搜集,但這些分析和資訊並未經獨立核實。本網站有權但無此義務,改善或更正在本網站的任何部分之錯誤或疏失。
2、任何在「LEDinside」上出現的資訊(包括但不限於公司資料、資訊、研究報告、產品價格等),力求但不保證資料的準確性,均只作為參考,您須對您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如有錯漏,請以各公司官方網站公佈為準。
【版權聲明】
「LEDinside」所刊原創內容之著作權屬於「LEDinside」網站所有,未經本站之同意或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轉載、散佈、引用、變更、播送或出版該內容之全部或局部,亦不得有其他任何違反本站著作權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