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價恐破 3 萬,iPhone 8將帶來哪些新設計?

 
預計在 9 月上市的 iPhone 8 由於正逢 iPhone 上市十週年,加上當代旗艦 iPhone 7 並未如過去重新設計,使得這款手機的規格受到不少關注。不過,售價可能突破台幣 3 萬的它,還能夠吸引蘋果用戶持續換機嗎?
 
OLED 面板
 
這個盛傳已久的消息,除了著眼於 LCD 在手機應用的限制,也暗示 iPhone 8 應該會進一步變得更加曲面、同時螢幕佔比也會提升。一些消息指出,iPhone 8 訂購的 OLED 料件為 5.8 吋,但因為「特殊設計」的關係,實際的可觸控範圍只會落在 5.2 吋。目前普遍認為,這個特殊設計其實就是觸控化的 Home 鍵與 Touch ID。
 
經由這種面板,iPhone 8 的螢幕也會變得更加鮮豔,對比度更高。儘管目前 iPhone 8 的面板據傳幾乎是由三星供應,但 iPhone 一年上億支的產能需求,應該能推動 OLED 供應商的發展,例如夏普。
 
玻璃外殼
 
iPhone 4 / 4s 曾使用的玻璃外殼設計,預計會回歸 iPhone 8。與 iPhone 4 類似,不鏽鋼邊框也會再次使用,不過與前代不同的是,iPhone 8 不會再重回方正外型,而是會採用曲面。這種設計除了增加新鮮感(儘管三星用過),主要也是為了配合新的無線充電,以及最快在 2018 年登場的 5G 技術。
 
不過也有一些消息指出,蘋果也可能為了成本考量,換掉 Galaxy S7 edge 的正反 3D 玻璃設計,改成正面 3D、背面 2.5D 玻璃。值得一提的是,蘋果的設計長 Jony Ive 也曾表示,iPhone 8 看起來就像一整塊薄玻璃。
 
移除 Home
 
想移除 Home 鍵的關鍵除了 iPhone 7 搭載的固態式 Home 鍵,改用震動來模擬按壓觸感,也包括新的 Touch ID 設計。傳統的實體 Touch ID,是透過 Home 鍵周圍的一圈不鏽鋼環來感應手指微弱的電流,接著觸發藍寶石表層下的指紋辨識器。這個過程不論是藍寶石,或是實體的不鏽鋼環,都有重要的意義。
 
儘管不清楚蘋果會用哪種方式來把指紋辨識放到玻璃底下,但新的技術像是超音波指紋辨識、光學式辨識,都可能是蘋果會參著的方式。移除實體 Home 鍵,也象徵用戶可能可以看到新的 iPhone UI。或許這些變革會進一步放在 iOS 11 裡。
 
雙 OIS 鏡頭
 
目前的 iPhone 7 Plus 其實已經有雙鏡頭,但還有主鏡頭搭載 OIS 光學防手震,另一枚用來拉長焦、與主鏡頭搭配合成光學變焦的副鏡頭,則沒有用上 OIS。通過這種設計,使用者在拍攝長焦時,將可能應付低光源場景,或是拍出細節更好的畫面。
 
目前包括蘋果在內的廠商之所以看上雙鏡頭,主要目的是希望在光學變焦、以及低光源兩種層面,可以拉進與單眼相機的差距,同時帶進像是景深這樣的軟體效果。iPhone 8 也可能透過這枚新鏡頭,引入 AR 功能。儘管關於蘋果會不會在今年引入 AR,業界意見還有分歧,但甫推出 PS VR 的 Sony SIE 全球總裁吉田修平則認為,蘋果會在今年發表自家 AR 平台。
 
據之前的專利以及業界消息,iPhone 的 AR 可能會採用與 Google Daydream 類似、採取搭售 VR 眼鏡的設計。
 
無線充電
 
過往主要是三星旗艦機在使用的這項功能,隨著兩大無線充電廠 PMA 與 A4WP 整合成 AFA,並決定逐步統一無線充電規格後,實際上從 2015 年起,無線充電市場就成長了 84%,這或許在供應量上給了蘋果採用的理由,可能會引入與 Apple Watch 類似的技術到 iPhone 8。
 
由於目前的無線充電多為感應式,除了充電效率遠遜於有線,也會影響邊充電邊使用的自由度,因此蘋果起初是考慮搭載真正能隔空供電的設計,不過這種技術不論實際成效或供應鏈都不成熟,因此最終被擱置。如果新增無線充電的話,也可以觀察蘋果隨附配件的政策會不會有所改變。
 
其他硬體規格
 
音體聲音響升級
特規的 L 型電池
搭載數位降噪的 EarPods 耳機
體感更真實的 3D Touch
十奈米製程的 A11 處理器
 
註:除了可能被命名為 iPhone 8、或 iPhone X 的 OLED 款,蘋果也會更新推出 iPhone 7s / 7s Plus,但升級幅度較小。
 
(合作媒體:科技新報。圖片出處:pixabay CC0)
 
RSS RSS     print 列印         announcements 線上投稿        
【免責聲明】
1、「LEDinside」包含的內容和資訊是根據公開資料分析和演釋,該公開資料,屬可靠之來源搜集,但這些分析和資訊並未經獨立核實。本網站有權但無此義務,改善或更正在本網站的任何部分之錯誤或疏失。
2、任何在「LEDinside」上出現的資訊(包括但不限於公司資料、資訊、研究報告、產品價格等),力求但不保證資料的準確性,均只作為參考,您須對您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如有錯漏,請以各公司官方網站公佈為準。
【版權聲明】
「LEDinside」所刊原創內容之著作權屬於「LEDinside」網站所有,未經本站之同意或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轉載、散佈、引用、變更、播送或出版該內容之全部或局部,亦不得有其他任何違反本站著作權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