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華為與小米後,飛利浦照明又與中國移動合作了

如今是一個萬物皆互聯、一切可智能的時代。所以物聯網和智慧城市等概念的興起也就不難理解了。而至於如何實現這兩個願景,不同的巨頭有不同的做法。比如,飛利浦照明就是從「智能互聯照明」入手的。而在中國本土化方面,他們拉上了中國移動。

2017年3月23日是飛利浦照明2017創新日,該公司宣佈,已與中國移動研究院簽署諒解備忘錄,將共同探索針對智能互聯照明的蜂窩物聯網(Cellular Internet of Things)標準,助力智慧城市建設。中國移動研究院是全球最大移動網絡供應商的核心研發及技術支撐中心。與此同時,飛利浦照明在北京的中國移動5G聯合創新中心設立了基於蜂窩物聯網技術的智能互聯道路照明應用展示。
 
 
作為一個機器對機器通信(Machine-to-Machine,M2M)的新標準,蜂窩物聯網技術依託蜂窩移動網絡,可在降低網絡運營成本的同時減少聯網節點的能耗。

目前,蜂窩物聯網技術獲得了包括芯片製造商、模塊製造商和移動運營商的支持。移動運營商只需對現有網絡設施進行簡單的技術升級,即可實現對蜂窩物聯網系統的支持,充分發揮其在連接數量和運營成本上的優勢。

據飛利浦照明的說法,蜂窩物聯網被認為是可應用於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高品質廣域互聯網絡技術之一,特別適合道路照明等應用。

相比於現行的GSM和LTE網絡,新興的蜂窩物聯網標準能在支持更多連接點的同時降低能耗。目前,針對道路照明的蜂窩物聯網可靠性和適應性測試正在進行中,該測試將同時兼顧樓宇密集的中心城區和分佈疏散的市郊區域。

中國是全球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預計到2030年,中國的城市人口將達到10億,城鎮化率達到70%。在飛利浦照明展望的2030年智慧城市四大場景中,照明技術起到了極大的作用。這四大場景分別是:智能互聯的道路、互動的公共空間、更個性化的生活方式、可持續的城市農業。
 

(飛利浦照明用VR展示2030年智慧城市,其設備為Gear VR+Galaxy Note5)
 
為了實現這些場景,飛利浦照明首席創新官邱戎紅表示:「飛利浦照明將與包括中國移動在內的各領域企業進行合作,引領技術發展,為智能互聯照明系統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其實,飛利浦照明與中國廠家的合作已經不少了。

2016年9月,飛利浦照明與華為技術簽署合作協議,旨在保障飛利浦Hue家居智能照明系統和華為OceanConnect物聯網(IoT)平台間的無縫對接。

根據協議,華為成為飛利浦「Hue之友」(Friends of Hue)合作夥伴。同時,飛利浦照明亦成為華為OceanConnect合作夥伴。使用華為物聯網平台的終端用戶將獲得全面的飛利浦Hue認證控制和全方位家居智能照明體驗。

該合作將增強飛利浦Hue系列產品同其他智能設備、系統和應用程序(app)之間的無縫對接,進一步提升用戶體驗。比如,帶有運動感應功能的網絡安全攝像頭發現入侵時會觸發警報聲,並協同家中的飛利浦Hue燈泡閃爍紅藍警報燈光。

(米家飛利浦智睿檯燈二代)
 
2016年11月,飛利浦照明和小米組建新的合資公司,為小米智能家庭生態系統設計和開發智能互聯LED照明產品。兩者合作的「米家飛利浦智睿檯燈二代」獲得的關注度和銷量也頗為不錯。

智能和互聯網之外,環保和功耗也是飛利浦照明頗為關注的。

飛利浦照明23日公佈了中國首個近零能耗示範建築中的智能互聯照明系統運行情況。該建築位於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內,是一幢具有高安全性、高互聯化、面向未來的智能辦公樓。在這座國內首次實踐飛利浦PoE(以太網供電技術)智能互聯辦公照明系統的建築內,員工能夠根據個人需求對工作空間進行個性化設置。

2014年6月至2016年9月的運行數據顯示,照明能耗在示範樓各項能耗中佔比僅為16%,該建築單位面積照明能耗為6.12 kWh/(m².a),僅為同類建築的四分之一,大大低於北京5A寫字樓每年每平米照明耗電40-50 kWh/(m².a)的標準。該示範樓內的照明功率密度最低僅為5.5 W/m²,較現行值降低64%。2015年照明系統協同暖通空調運行能耗為21.6 kWh/(m².a),比設計目標25 kWh/(m².a)降低13.7%。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這種低功耗、高智能、廣互聯的照明系統,獲得更多人認可應該不是難事。價格或許也不是太大的問題,比如前面提到的「米家飛利浦智睿檯燈二代」,售價僅為199元。



(來源:愛范兒)
RSS RSS     print 列印         announcements 線上投稿        
【免責聲明】
1、「LEDinside」包含的內容和資訊是根據公開資料分析和演釋,該公開資料,屬可靠之來源搜集,但這些分析和資訊並未經獨立核實。本網站有權但無此義務,改善或更正在本網站的任何部分之錯誤或疏失。
2、任何在「LEDinside」上出現的資訊(包括但不限於公司資料、資訊、研究報告、產品價格等),力求但不保證資料的準確性,均只作為參考,您須對您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如有錯漏,請以各公司官方網站公佈為準。
【版權聲明】
「LEDinside」所刊原創內容之著作權屬於「LEDinside」網站所有,未經本站之同意或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轉載、散佈、引用、變更、播送或出版該內容之全部或局部,亦不得有其他任何違反本站著作權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