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OLED照明市場的機會與挑戰

OLED與LED技術競爭,引起LED廠商在過去10年對OLED的關注。儘管OLED技術的高成本使得滲透率提升難度相當高,但隨著OSRAM、LG等大廠的投入,以及中國廠商在OLED顯示領域的巨量級投資,可利用在顯示產業的研發經驗和工藝設備優勢讓OLED照明快速崛起,加上大眾環保意識抬頭,民眾對燈具融合生活和藝術美感要求的提升,使得白光OLED照明極可能成為下一代照明新星。
 
汽車照明可說是目前OLED照明最具火花與最成熟的應用市場。事實上,隨著LED技術最新的整合,照明已從基本功能特徵演變成具有汽車價值潛力的顯著特徵,而OLED具有與LED區分開來,並提供新附加價值的真正潛力。2016年推出的BMW M4 GTS,正是第一款在尾燈中採用OLED技術的商用車。
 
除了車用市場,OLED照明廠商也積極打進商業照明或辦公室照明等傳統通用照明領域,此外,OLED技術也必須結合多項利基市場以實現規模經濟,進而降低成本,而利基市場則包括醫療照明和嵌入式照明。
 
根據LEDinside資料顯示,全球OLED照明面板在2017年達到約1.53億美元市場規模,預估2018年中國OLED顯示產業將釋放產能,屆時OLED產業將迎來良率大幅提升和成本大幅下降態勢,OLED照明也會因整個市場現狀,迎來新的性價比機會,預計到2020年OLED照明將增長到超過11億美元市場規模。
 
主流廠商布局進度
 
OSRAM
OSRAM 2007年7月宣布關閉馬來西亞OLED顯示器工廠,轉而專注OLED在照明上的應用。在這十年間,OSRAM除了亮相其OLED檯燈,在車用OLED照明的布局進度也成為產業的先行者,包含BMW與Audi在2015年至2016年宣布搭載用於尾燈OLED照明的車款,不少款皆由OSRAM所供應。
 
LGD
2017年LGD在OLED布局不斷加大,在顯示領域大規模投資的同時,LGD還積極與BMW接洽,希望能銷售OLED照明產品。據悉,LGD與BMW之OLED照明產品的供應將包含尾燈及車內照明部分。此外,LGD也在2017年底揭示旗下新OLED品牌Luflex,並宣布未來將以Luflex銷售其OLED照明產品,並以車用作為最優先供貨選項,其次為商用照明與照明製造商,LGD以成為全球最大OLED照明品牌為未來目標。

GE
2010年GE開始進行OLED項目,GE全球研發中心宣稱在與Konica Minolta合作開發中,白光OLED取得「重大突破」,發光功效達到56lmz/W,使用的是基於溶液的塗層材料,是實現低成本製造OLED的重要條件。GE與KM計畫在2011年將首個OLED柔性照明產品投放市場。
 
OLEDWorks
2015年4月OLEDWorks收購Philips旗下OLED光源器件業務和相關智慧財產權,目前正在美國(低容量琥珀色照明)和德國(功能較大的Lumiblade面板)生產面板。
 
Konica Minolta先鋒OLED照明合資公司
2017年3月Konica Minolta和先鋒宣布2家廠商合併其OLED業務部門,並於2017年6月1日正式成立新的50:50合資廠商Konica Minolta先鋒OLED。先鋒也在2018年CES中展出車用OLED照明系統。
 
翌光科技
翌光科技為2015年5月從維信諾分拆出來專注OLED照明的廠商,總公司維信諾最開始是清華大學的OLED項目組,後來產業化成立一家OLED公司,目前已被昆山國顯控股,是中國OLED產業領軍廠商之一,主力為照明,涉及汽車與通用照明。
 
結論
 
隨著LED在照明領域發展不斷成熟,成本不斷下降,OLED早已不具主打價格戰的機會,唯一突破點就是利用OLED是面光源無藍光傷害和可柔性可折疊的優勢走高階設計領域,避開與LED正面性價比之戰。
 
由於目前投資OLED顯示的規模不斷增大,而照明對OLED的要求相對於顯示要低,未來OLED照明起飛的契機,主要仍將體現在運用OLED顯示的協同效應、優化的供應鏈、採用通用研發,以及利用部分折舊的OLED顯示裝置來實現降低OLED照明的投資成本。

RSS RSS     print 列印         announcements 線上投稿        
【免責聲明】
1、「LEDinside」包含的內容和資訊是根據公開資料分析和演釋,該公開資料,屬可靠之來源搜集,但這些分析和資訊並未經獨立核實。本網站有權但無此義務,改善或更正在本網站的任何部分之錯誤或疏失。
2、任何在「LEDinside」上出現的資訊(包括但不限於公司資料、資訊、研究報告、產品價格等),力求但不保證資料的準確性,均只作為參考,您須對您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如有錯漏,請以各公司官方網站公佈為準。
【版權聲明】
「LEDinside」所刊原創內容之著作權屬於「LEDinside」網站所有,未經本站之同意或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轉載、散佈、引用、變更、播送或出版該內容之全部或局部,亦不得有其他任何違反本站著作權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