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疾呼祭重罰LED行業挖角門致人才外流現象

兩岸科技人才「流通」頻繁早已經是業界眾所皆知的事情,特別是臺灣累積多年經驗的半導體和麵板產業,更是外界挖角的物件。而近兩年來大陸產業競爭力開始受到關注,包括友達、晶電都大聲疾呼修改營業秘密法,以保護島內敏感科技技術。不過以至今的案例來看,距離定罪還有一段距離。
 
今年10月友達狀告兩位前高階研發主管盜用及外洩營業秘密,引發軒然大波。友達顯示器技術開發中心資深協理連水池、OLED技術處經理王宜凡兩人在去年7月離職,隨即轉赴大陸TCL集團任職,友達IT人員發現在離職前有大量儲存資料的行為,協助TCL發展AMOLED等先進關鍵技術與量產。
 
不過在偵察之初雖然對連水池、王宜凡限制離港,但是在偵查之後,發現友達提供相關工業技術的資料不足,而且法律對「敏感科技」未有效規範,因此認為沒有限制離港的必要,因此解除兩人限境令。
 
台積電前研發部門資深處長梁孟松被韓國三星挖角,台積電為保住關鍵技術機密,對梁孟松祭出「定暫時狀態假處分」聲請,聲請禁止其前研發部處長梁孟松,洩漏營業秘密與研發人員名單。智慧財產法院裁定,因違反憲法工作權保障,梁孟松可跳槽任職三星,但不得洩漏營業秘密、不能提供研發部門人員資料並轉介至三星。
 
同樣在去年,大陸LED龍頭廠三安,大動作挖角臺灣磊晶廠晶電約108名員工。今年又結盟璨圓,對於臺灣LED產業威脅日深。
 
不過雖然臺灣半導體、光電人才外流的情況嚴重,但是至今卻沒有有效防堵的方法。以前面的例子來看,多數都難以認定,最後往往都不了了之。如果只是處以罰金,最後也是付錢了事,無法有效防止技術外流。
 
科技業者認為,避免核心技術外流,是維持產業競爭力的關鍵。因此各國之間的技術防堵也備受重視。以美國、韓國為例,如果洩漏營業秘密,都會處以嚴厲的刑責,舉例來說美國商業間諜法刑期門檻達10至15年。韓國甚至出現在機場逮人的情況,值得臺灣參考。
 

RSS RSS     print 列印         announcements 線上投稿        
【免責聲明】
1、「LEDinside」包含的內容和資訊是根據公開資料分析和演釋,該公開資料,屬可靠之來源搜集,但這些分析和資訊並未經獨立核實。本網站有權但無此義務,改善或更正在本網站的任何部分之錯誤或疏失。
2、任何在「LEDinside」上出現的資訊(包括但不限於公司資料、資訊、研究報告、產品價格等),力求但不保證資料的準確性,均只作為參考,您須對您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如有錯漏,請以各公司官方網站公佈為準。
【版權聲明】
「LEDinside」所刊原創內容之著作權屬於「LEDinside」網站所有,未經本站之同意或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轉載、散佈、引用、變更、播送或出版該內容之全部或局部,亦不得有其他任何違反本站著作權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