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滿滿,看行業專家解說 LCD/OLED/MLED 市場風雲

2023年8月29日,TrendForce集邦諮詢旗下WitsView、LEDinside聯合DIC(國際顯示技術及應用創新盛會)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成功舉辦「集邦諮詢次世代顯示技術趨勢研討會」。這場研討會聚齊LCD、OLED、Mini/Micro LED領域的資深分析師及行業專家,他們以獨到的視角對目前的市場行情與格局展開深刻的解讀,贏得了熱烈的反響。


 

研討會伊始,集邦科技資深研究副總經理邱宇彬發表致辭,向所有參會嘉賓表示歡迎和感謝,並表達了對次世代顯示產業未來發展的美好祝愿。

隨後,TrendForce各領域的資深分析師與顯示產業鏈的行業專家相繼發表精彩演講,精華匯總如下:

次世代顯示技術亂鬥,MLED產業機遇解析


王飛(集邦諮詢研究部副總經理)

2022年以來,LCD和LED已經淪為難兄難弟,兩個行業總營收均陷入負增長、行業性虧損的局面。回顧歷史,其實可以看出來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LED和LCD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均已經進入成熟期,缺少明顯成長驅動力,因此也很難像集成電路產業一樣在很長的時間裡遵循摩爾定律,取得長週期的高速增長。

在這種背景下,MLED技術的出現,一方面可以通過幫助LCD產業站穩主街市場,延長盈利週期,另一方面,通過MLED的技術創新和技術積累,有機會開拓出Mini LED直顯的百億級增量市場,也為Micro LED的進一步爆發,做好產業和市場兩個維度的準備工作。

當前這個時間點,MLED技術和顯示市場互為最好的機遇,顯示市場對LED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重要,LED技術對顯示市場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重要。

MOCVD解決方案,助力顯示產業發展


胡建正(中微公司MOCVD資深製程總監)

Mini/Micro LED的崛起為LED顯示產業注入了新鮮活力,已成為顯示行業新的增量市場,但Mini/Micro LED的大規模量產的道路上還面臨一些障礙,如外延晶片的一致性、可靠性、良率、成本等問題,而這些與上游的MOCVD設備息息相關。

具體來講,MOCVD設備直接影響外延片的波長均勻性、缺陷密度和成本,對後端製程的良率和成本的管理起到關鍵作用。為助力Mini/Micro LED的量產,MOCVD設備廠一直在不斷優化設備性能和降低COO。

國內MOCVD主要供應商中微公司專為Mini LED開發了Prismo UniMax MOCVD設備,該設備支持41x4」、18x6」或8x8」尺寸的量產,配備先進數據分析系統及自動配方優化功能,可幫助4 」/6」/8」LED外延片實現出色的波長均勻性。目前,41x4」藍光LED的平均片內波長均勻性可控制在0.93nm (1σ)、18x6」藍光LED片內波長均勻性控制在0.94nm (1σ),通過採用10x6」配置,藍光LED的片內波長均勻性可以進一步降至0.78nm (1σ)。自2021年6月上市以來,Prismo UniMax ® MOCVD設備已累積出貨超120腔。

中微公司也在持續推進針對Micro LED應用的設備開發,已開發了Prismo UniCo ® MOCVD設備,該單晶圓反應腔可助力8」矽基LED外延片實現高均勻性。另外,中微公司正在研發原位清潔技術,這項技術將有助於降低外延片的缺陷密度,進一步幫助解決Micro LED量產難題。

高性能鈣鈦礦LED技術發展趨勢



楊曉宇(利亞德集團博士後研究員)

從LCD、OLED、Mini/Micro LED到QLED(量子點LED)及PeLED(鈣鈦礦基LED),顯示技術一直在不斷地更新迭代,賦能整個半導體顯示行業的發展。

做為新型的顯示材料,PeLED因具備出色的光電轉換效率、製程簡單(可溶液加工)、低成本、廣色域和高色純度等特性,逐漸被高性能顯示領域寄予厚望。在過去的十年時間裡,PeLED效率快速突破(最高效率已接近30%),具備產業化放大潛力。但需要承認的是,PeLED由於其離子晶格特性,目前的狀態還無法完全滿足高性能顯示的量產需求。未來,PeLED技術可以從兩大方向展開突破:一是晶片性能方向,二是陣列顯示方向。

近年來,利亞德積極與北京大學研究團隊展開系列研究,針對上述兩大方向,提出了一些改進思路和技術路線,並取得了重要成果。具體包括:提出藍光PeLED三種實現路線;對高效近紅外鈣鈦礦LED展開研究,助力特殊顯示、通訊等應用發展;開發全新高效鈣鈦礦圖案化/陣列化技術,證明micro-PeLED將是實現超清顯示應用的理想技術路線之一。

Micro LED應用與技術發展



邱宇彬(集邦科技資深研究副總經理)

Micro LED現階段最具代表性的應用莫過於大型顯示器,除了南韓Samsung、LGE積極布局外,國內京東方也是首家整合自家集團所擁有的晶片、背板、轉移技術於一體的Micro LED大型顯示器供應商。

穿戴手錶在Apple宣示導入後成為發展中最值得關注的Micro LED應用。手錶較小的顯示尺寸與較少的LED晶片使用量,都讓其十分適合做為大量驗證Micro LED量產性的應用。除此之外,穿戴裝置導入的過程中,也同時衍生包含6/8吋晶圓與倒裝/垂直晶片的主流路線之爭,為技術發展更添多元與豐富的元素。

突破傳統的新應用是Micro LED未來發展的核心,其中,穿透式AR眼鏡與透明車用顯示器更是矚目要點。AR透明眼鏡光機講究更小的體積與更高的亮度,Micro LED雖然還處於發展前期,但相較於LCoS、Micro OLED、LBS(Laser Beam Scanning)等一眾顯示技術,其在亮度、像素密度(PPI)、能耗等關鍵規格指標中皆名列前茅,被市場寄予厚望。而透明顯示成本雖然居高不下,但Micro LED 70%的透明度遠勝OLED,未來與自駕車趨勢交織而成的創新顯示,同樣是值得期盼的應用場景。

TrendForce預估,在大型顯示器與穿戴手錶應用雙雙邁入量產的激勵下,2023年全球Micro LED晶片產值將達到2,700萬美元(+93% YoY)。在手錶擴大放量、AR眼鏡與車用顯示陸續邁入量產階段後,2027年Micro LED晶片可望發展成年產值達5.8億美元規模,成就下一個璀璨的新型顯示市場。

LCD各應用市場發展之現況與展望



范博毓(集邦科技研究副總經理)

面板行業經歷了前幾年需求的起落,在今年初逐漸迎來曙光。面板廠透過產能的調控,按需求生產策略,成功扭轉電視面板價格上漲,逐步邁向獲利區間。不過IT產品的需求動能不如電視明顯,尤其是商務機種需求在今年總體環境不佳下,難以見到起色。因此,液晶監視器面板僅能見到消費機種需求有稍微好轉的跡象,尤其是電競機種,在網吧換機需求的帶動下,今年開始回復成長趨勢。

在面板價格趨勢上,也僅見到針對消費機種的面板價格有微幅上調的空間。而筆記本面板需求上,受制於品牌客戶耗費更長時間去化庫存,需求疲弱,因此面板價格持續在低點徘徊,下半年低階機種需求相對較好,也營造了這類規格面板價格微幅上漲的空間,但依舊不是全面性的調漲。

2023年對電視市場而言,是賣方取得主導權的一年,目前觀察2024年的需求雖略有起色,但對面板廠而言,仍需謹慎面對市況的變化,按需求調節生產策略的延續性將是賣方持續擁有一定程度話語權的一大關鍵。

2023年對IT市場而言,則是谷底盤旋調節的一年,供應鏈經過長時間的庫存調節,有機會逐漸走出谷底,2024年預期商務市場有望逐步好轉,對整體需求的回穩將帶來正面的助益,面板廠在IT市場供應鏈中,更需要具備靈活的價格策略以及完善的產品線,與客戶建立更穩固的關係,也提供客戶在規格的升級上更多不一樣的選項,以幫助刺激更多潛在需求浮現。

基於ASIC方案的LED顯示控制系統研究進展



石雅彬(海信商用顯示LED行業線總經理)

數據與資訊的可視化、沉浸式的娛樂體驗等需求逐漸普遍化,意味著終端對顯示技術的要求更加精細化、多元化,而滿足需求的產品所呈現的最終效果都離不開LED顯示控制系統的支持,後者扮演著視頻信號解碼傳輸、色彩校正、動態範圍調整等關鍵角色。為應對更高的要求、呈現更好的效果,LED顯示控制系統領域也持續進行技術創新。

海信商用顯示開發了顛覆性的基於ASIC顯示控制系統。有別於傳統架構,創新ASIC技術方案精簡了鏈路,擁有高帶載率、低EMI等優勢,可以實現燈板與晶片之間的雙向傳輸,提供智能檢測和智能校正。目前,ASIC方案已導入海信商用顯示的COB小間距、SMD小間距和LED一體機產品中,賦能Mini/Micro LED商用&專業顯示、教育會議及xR虛擬拍攝等應用。

海信的ASIC顯示控制系統還搭載了自主知識產權的畫質處理晶片,引入多媒體行業高速畫質IP,賦能LED顯示場景,實現驅動性能、效率、畫質全方位突破;這三者與海信高性能LED晶片形成了強有力的產業鏈垂直協同,有效地提升了顯示效果。未來,海信商用顯示將持續進行技術的創新迭代,從「芯」出發,打造LED垂直產業深度,推出前沿的顯示產品。

顯示晶片與半導體領域發展



路淑萱(集邦科技研究副理)

面板驅動IC與外圍半導體零組件,在經歷了前幾年的時時缺料追貨,而大舉拉高供應端庫存水位,與消費性電子產品終端需求疲弱,導致庫存水漲船高,短時間內接續發生的大起大落,在過高的庫存中強力控制投片計劃與協商出貨方案,終於在2023年看到大尺寸驅動IC庫存逐漸回復健康水位,也開始有逐步增加的投片計劃。

但同時,由於面板廠與品牌對於終端需求始終無法給出符合生產時間的長期需求,掌握度遠落後於2019年底前的淡旺起伏,且生產時間長週期的驅動IC廠商,也在避免庫存增加的情況下,以保守態度看待後市,各供應商長時間來,處於收到訂單與明確需求才開始被動生產追料,而未能有主動的長期備料計劃。

從Foundry端來看,面對長週期的產品也不願意隨之起舞,訂單來了再追料絕非長久之計。換言之,Foundry為了維持產線穩定的稼動率與產品線,期望能有長期保障的LTA來確保與填補稼動率,或在議價上相對沒有足夠的空間。

在這樣的過程中發現,不論是在代工價格或是產能彈性都較高的陸系Foundry廠,在驅動IC投片的市場占有率中逐步提升,多數面板驅動IC 廠商為了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擴大對價格有競爭力的Foundry 做投片計劃與合作,同時對陸系Foundry而言,也是為自家Foundry未來增加的成熟製程產能開始提前布局。

Mini LED背光在液晶顯示的應用及技術發展趨勢


劉國旭(易美新創執行副總裁/EVP & CTO)


Mini LED是通往Micro LED的必經之路,將為Micro LED在晶片微縮化、先進材料、高效製程、良率管控、供應鏈完善等方面奠定基礎。現階段,Mini LED背光發展正酣,其對LCD顯示產品的畫質有明顯的提升作用,縮短了LCD與OLED的差距。比如,Mini LED在高分區高階TV/Monitor應用中已展現出接近甚至優於OLED的畫質效果。

然而,Mini LED背光要滲透到中階機型的TV/Monitor/IT市場,還須繼續提升產能、製程良率、降低背光模組成本,從而提高綜合成本競爭優勢。其中,Mini LED背光在中低階TV/Monitor應用的滲透率取決於成本的持續降低,而低分區、燈條化、白光化、微透鏡、AM驅動等降本方案將是發展趨勢。

從封裝方案來看,白光化COB方案有助於Mini LED 技術應用於增量機種,而極致的PCB設計及AM驅動方案可助力Mini LED背光降本。目前,LED光源封裝專業開發商易美新創正專注於白光化WCOB及WPOB技術路線,其將持續優化光學方案以提升Pitch/OD值,推動Mini LED加快滲透TV/Monitor/IT市場。

除此之外,易美也將積極布局Mini LED背光在車載顯示、電競、商業顯示、VR等市場的應用,實現Mini LED技術應用場景的多元化發展。

電子紙顯示產業發展趨勢分析



萬雯(集邦諮詢研究部助理分析師)

近年來,傳統顯示領域市場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宏觀環境的影響,而隨著全球數字化、低碳化發展的加速和深入,電子紙產品被公認為是全球範圍「雙碳」大目標下的優秀解決方案之一,下游應用產品推新不斷,應用場景豐富,整體呈現出逆勢增長的趨勢。

從電子紙市場未來趨勢與現有數位技術應用來看,各類電子紙產品可融入智慧物流、智慧倉儲、智慧零售等領域以取代傳統用紙,降低人力成本、減少傳統紙張用量。尤其在數字化、可持續發展的態勢下,零售、物流與倉儲等相關企業對採用電子紙平板、電子標籤等產品的意願將大幅提升,加上隨著彩色電子墨水螢幕技術快速提升,各類電子紙產品從黑白走向多彩化發展,成為電子紙市場規模的主要成長動能。

TrendForce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電子紙市場規模為46億美元,憑藉政策環境的助力及市場的良性發展趨勢,今年預估可達70億美元,在2026年市場規模有望超過200億美元。

OLED擴大應用滲透的機會與挑戰



周詩博(集邦科技研究經理)

在OLED摺疊手機不斷創新,成功製造市場話題後,新上市的摺疊手機無不針對消費者的期望進行更大幅度的改善,例如更換輕量化複合材料在門板及螢幕支撐板,一體成形的水滴型鉸鏈結構有效地減少零部件數量,甚至利用機殼蓋板取代鉸鏈龍骨,步步逼近直板機的厚度與重量。當摺疊手機滲透率逐漸提升,除了不斷的技術推演,還需要有效地降低成本,在未來市場普及的同時還能確保利潤。

隨著OLED在手機市場的滲透逐漸擴大,IT將是下一個OLED關鍵發展的戰場。為了進一步拓展對現有IT市場的滲透,除了三星已宣布啟動G8.7新廠的投資計劃外,京東方規劃中的B16、JDI與惠科在新技術eLEAP的策略聯盟、維信諾朝OLED相關技術與市場的積極搶進,讓面板廠在高世代的布局不僅僅是因應蘋果在中尺寸應用的需求,也為OLED面板在拓展其他應用市場開啟新的契機。

TrendForce預期,2025年後新技術的開發與導入將打破FMM及蒸鍍機台的尺寸限制,加上高壽命材料的商用化,高世代產線順利進入量產,均有助於提升未來OLED在各應用的市場滲透率。

(文:TrendForce集邦諮詢)

RSS RSS     print 列印         announcements 線上投稿        
【免責聲明】
1、「LEDinside」包含的內容和資訊是根據公開資料分析和演釋,該公開資料,屬可靠之來源搜集,但這些分析和資訊並未經獨立核實。本網站有權但無此義務,改善或更正在本網站的任何部分之錯誤或疏失。
2、任何在「LEDinside」上出現的資訊(包括但不限於公司資料、資訊、研究報告、產品價格等),力求但不保證資料的準確性,均只作為參考,您須對您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如有錯漏,請以各公司官方網站公佈為準。
【版權聲明】
「LEDinside」所刊原創內容之著作權屬於「LEDinside」網站所有,未經本站之同意或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轉載、散佈、引用、變更、播送或出版該內容之全部或局部,亦不得有其他任何違反本站著作權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