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兆馳 COB 面板策略

兆馳股份是一家以電視ODM業務崛起的公司。近年來公司積極佈局LED產業,成為LED產業的重要玩家。其2011年進入LED封裝產業,2017年大舉投資進入LED晶片產業,均成功進入,並站穩腳步。近年來隨著LED顯示應用市場快速成長,兆馳又接連佈局了LED顯示器封裝與應用事業,並公開宣布要成為COB面板廠。

兆馳的經營歷史上幾次進入LED產業都以極強的競爭力對產業現有格局構成較大的衝擊與改變,因此兆馳的COB策略甫一推出就引起業界震驚,具有殺傷力的價格引起LED業界同行側目,視為極大的競爭威脅。

本文從產品策略的層面深入剖析兆馳公司的「COB面板」策略,剖析其來龍去脈,及優點與缺點。

什麼是COB面板戰略

COB面板的定義:COB直顯技術是直接將RGB三色的晶片綁定在PCB板上,然後再把整塊PCB用類似封裝的方式製成模組的形態,將脆弱的LED芯片保護起來。


 

COB直顯技術出現的時間很早,最早可追溯到2012年,但是COB直顯商業化的時間要到2019年,雷曼和長春希達分別發布了各自的COB產品。 COB的優點在於模組是透過模壓的過程把環氧樹脂固化在整個模組的表面,製成一個整體,可以把LED晶片完整的包裹起來,比起SMD結構的LED顯示屏幕,優勢包括:

1 、COB顯示器可輕易實現1.0mm以下點間距;

2. 防護能力更強:裝置不外露,產品在運輸、安裝、拆卸過程中不會因為抖動或用力過猛出現掉燈現象,防撞耐撞、承重能力是SMD封裝結構的5倍;

3、箱體超薄,重量更輕、更易於安裝、拆卸、運輸;

4. 戶外環境承受能力較佳:水霧潮、寒濕凍、雷雨電、氧化蝕,酷暑炎皆不影響正常顯示;

5、散熱能力更好,熱量直接通過PCB板散出,熱阻值小,熱量不堆積,產品使用壽命更有保障;

6、光感更好,面光源發光、有效抑制摩爾紋,近距離觀看不傷眼。

所謂的COB面板,就是使用COB製程的LED顯示模組,在直接顯示產業鏈中,所處的產業鏈位置可以對標LCD面板在傳統的液晶顯示器產業中的地位。傳統的LCD因為標準化的過程,極高的資本投入密度,形成大規模寡佔型產業,經過多輪洗牌之後,倖存下來的BOE、華星等產業巨頭在傳統液晶顯示產業鏈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對產業鏈上下游都有很大的影響力,且形成了具有較強獲利能力的潛力。


 

傳統的LED產業鏈一直以來針對的是商業和公共領域的大屏幕顯示需求,因為To B和To G的屬性,技術進步和技術變化速度很快,導致了這個領域的市場一直沒有形成產業標準,本來就不大的市場規模被產業和使用者習慣等因素切割成無數個相對孤立的小型市場。供給端也受此影響,有大量的中小型廠商透過努力經營碎片化的細分市場也能取得生存機會,導致行業集中度一直不高,收入規模居前的企業例如利亞德市場佔比也只有13.7%,加上洲明、達科、強力巨彩、艾比森前五合計也只佔有整體市場不足55%的佔比[i]。

COB面板的邏輯就是透過模仿和複製LCD產業的模式,把LED的顯示模組高度標準化,以規模製造的優勢降低成本,再確立產品的標準化,進而演化成產業標準,逐漸把碎片化的市場統一起來。一旦形成這樣的格局,有利於降低分散化市場的交易成本,同時透過標準化製造形成生產的規模效應,產生出更多的創造價值[ii],COB面板企業佔據產業鏈的核心地位,則獲得巨大的價值分配權。

兆馳的COB產業鏈佈局

兆馳目前的LED板塊佈局分為三大板塊,分別為照明、背光和顯示。照明領域,兆馳的策略是ODM模式,提供照明成品燈具產品。背光領域以背光LED和背光燈條為主,覆蓋主流的中大尺寸背光LED。

在顯示領域,兆馳進入較晚,但是投入最積極。在2021年獨立設立子公司兆馳晶顯,全面押注在COB 直顯路線,矢志打造全球最大的COB面板企業。


 

兆馳旗下的兆馳半導體擁有RGB晶片的生產能力,兆馳在電視ODM領域和三星等TV客戶具有深厚的合作關係,具有較強的供應鍊和客戶的優勢。此外在傳統封裝領域多年的經營與佈局,累積了大量的直顯產業客戶,在COB技術與傳統SMD技術迭代的時期,兆馳選擇大手筆押注COB封裝技術路徑的策略。

兆馳COB面板策略的產能與技術路線規劃


依兆馳的公告資料顯示,2023年兆馳的COB面板產能是700條生產線,對應的產能2023年底已經達到1萬㎡/月,長期目標是達到4萬㎡/月。


 

這樣的擴產計畫相當激進,對現有的產業產能構成很大的衝擊,也因此被業界視為瘋狂的行動。根據兆馳的長期規劃,COB產能更是達到5000+條生產線[iii]。

從產品的角度,目前兆馳主要專注的仍然是P1.25以上的市場,但是長期來看,兆馳COB面板的目標是做到P1.0以下,畫素密度將會和現有的LCD技術接近,展開正面的競爭。


 

依照目前兆馳量產的P0.62、P0.78、P0.83、P1.25、P1.56和P1.87等6個規格,就可以覆蓋從135英寸到324英寸的大部分應用,這個區間的主要競爭對手是傳統的小間距顯示屏幕,面向的是商業應用為主的顯示市場,而一旦跨入到P0.62以下這個市場,就會和現有的LCD以及OLED大屏幕顯示展開更為直接的競爭。


微間距LED顯示器技術路線比較分析

2012年到2022年是小間距產業快速成長的階段,主要應用市場涵蓋了適用從P2.5-P1.25等間距需求的大部分場景。傳統的小間距主要採用分離式元件式的SMD貼片式LED,這項技術隨著間距的縮小,面臨越來越多的缺陷,幾種新的技術路線,例如IMD、MIP和COB均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分立元件的不足,但又受制於各自的一些缺陷,並沒有完全擊敗競爭的技術路線而勝出。目前不同的廠商結合自身的資源和能力禀賦,選擇了不同的技術路線。兆馳相當於同時押注了IMD和COB兩條路線,但顯然更為重視COB的路線,不惜傾注大量資源,下文對比分析三種技術,了解兆馳技術路線選擇的主要原因。


 

1. IMD(Integrated Matrix Device)

IMD 整合封裝流程,即將兩個及以上的像素結構集合在一個封裝單元裡,目前以四合一技術應用最為成熟。


 

IMD 製程上仍沿用的是錶貼製程,結合了SMD、COB 優點。從像素結構來看,傳統SMD 封裝基本上就是一個像素;COB 封裝是將LED 晶片直接封裝到模組基板上,再對每個大單元進行整體模封,一個封裝結構擁有數百個畫素點;而IMD「四合一」即一個封裝結構中有四個基本畫素結構,其本質上仍是四個由12 顆RGB-LED 晶片合成的「燈珠」。 「四合一」LED模組採用的是正裝的晶片,隨著封裝廠商對晶片做出更多的要求,後期也可能推出「六合一」甚至「N合一」各種方案。

IMD 在分選上延續了小間距的成熟分選技術,可以對裝置進行波長、亮度精挑細選,並且不同模具出來的裝置在編帶前得到了均勻分散,有效避免了封裝時細微差異導致貼板後出現局部色差,因此色彩一致性較好。 COB的封裝形式決定了其無法對模組中的每一單元像素進行分光分色,不同批次的膠水、不同批次的板厚、不同時期的配比、液態高溫流動性,都或多或少存在微小差異。

2. MiP(Micro LED in Package)

MIP是一種晶片級的封裝技術,具體過程是:在外延片上將Micro LED晶片巨量轉移到載板上,然後直接封裝,切割後再進行檢測和混光,此過程可直接剔除不良燈珠,後續無需返修;下一步便是將Micro LED燈珠放置於捲帶或藍膜上,交由顯示廠進行打件,製成模組。


 

也就是說,MIP方案理論上相容於傳統SMT設備,於顯示器廠而言,可以維持原本的產業鏈模式,也節省了購置新設備所產生的一系列成本。不僅如此,MIP單一產品無需客製化開發,因此在應用情境上也具備高相容性,可涵蓋如P0.6-P1.25等間距應用。 MIP本身生產成本方面,由於晶片尺寸變小,單位面積晶圓的利用率大幅提高,也意味著LED晶片成本可大幅降低。同時,相較於COB方案(晶片需二次分選),MIP方案可一次進行分選與混光,易於偵測修復,提高均勻性的同時,也降低了二次分選的成本。

以「MIP」技術概念推出解決方案和產品的玩家已不在少數,終端品牌如利亞德、索尼、LG、海信、洲明、Christie等,晶片、封裝、模組廠如首爾偉傲世、三安、元豐新、利晶微電子、中麒、晶台、國星等,具體技術流程各有不同。 [iv]

3. COB VS IMD VS MiP

COB面板是基於COB技術開發出來的產品。純粹從產品屬性上來說,優勢很大,生態鏈不夠豐富一直是個限制COB技術發展的大問題。比起SMD來說,歷史上參與COB路線的企業數量少很多,產業規模也相對較小。除了先前提到的雷曼和希達之外,還有鴻利,三星,中麒這樣的廠商也有佈局,洲明這一類傳統顯示器廠商也會投入一些小規模嘗試。但整體不成氣候,產業規模一直沒有做大,成本也比IMD方案高很多。


 

從成本曲線的角度來看,SMD/IMD整個產業鏈大部分都是依賴現有的產業生態,不需要太多的額外研發費用和固定資產的支出,因此其平均成本曲線和產業規模幾乎沒有太大的關係,不隨產業規模的變化而有明顯的變化。

MiP技術的一大優點是直接採用Micro LED晶片,因為晶片面積較小,因此材料成本有機會節省。為了生產MiP顯示屏幕,儘管下游應用廠商是可以繼續沿用現有的貼片生產線,但是封測或模組廠商,仍然需要額外投入更高精度的生產和測試設備,但相較COB技術,所需要的初始投資小得多,成本曲線如藍色曲線所示。

而生產COB時,不僅需要額外投入能夠對晶片進行分選的測試設備,還需要大量投入滿足精密製造需求的固晶機、印刷機、AOI檢測設備等專用性固定資產。因此需要足夠大的銷售規模來攤提固定成本,而COB才有明顯的成本優勢。

因此反映在成本曲線上,MiP的平均成本也能隨著規模的擴大而下降,但是下降的斜率是小於COB的,因此假設產業規模能夠持續擴張,並令COB的產量規模超過q*的話,COB最終成本上是具有相對優勢的。

當兆馳大規模投資COB生產時,則意味著COB產業規模的快速擴張,就可能出現相比MiP和IDM的成本優勢,因此產業的企業對兆馳的擴張才會如此忌憚和憂心。

4. 虛擬畫素強化COB的競爭優勢

虛擬像素,又稱為共享像素或動態像素,每個LED可共享給2/3/4/6/8個像素點,即2/3/ 4/6/8倍增方案。以4倍增方案為例,是將四倍於物理像素的像素快速的按奇偶列和奇偶行分四次送到物理像素上顯示,其效果相當於將間距縮小一半,做到原來四倍的解析度。相對的,傳統的顯示方式就是實畫素,顯示器上的實體像素點數和實際顯示的像素點數是1:1的關係,顯示器實際上有多少點,只能顯示多少個像素資訊。

以雷曼光電發布的虛擬畫素8K LED顯示器為例,像素間距縮小50%,解析度提升四倍,根據空間混色理論以及人眼的視覺特性,透過增加一顆綠光LED晶片(RGBG) ,結合子像素復用技術,產生四個虛擬像素,理論上將解析度提高了四倍。因此可以在4K 顯示產品的結構基礎上,理論上實現8K 顯示效果,大幅降低LED 顯示器的生產成本。


 

儘管在顯示效果方面虛擬像素和實畫素相比仍然在顆粒感,然而在畫素增強算法的加持之下,一定的距離之外觀看者直接的感官差異並沒有那麼明顯。這樣一來在顯示效果和使用者體驗高度接近的條件下,成本卻有極大的節省,令COB獲得相比競爭性技術多出來的優勢[v]。


 

以中麒光電的4x4解析度的顯示模組為例,有三種方案可以實現4x4像素的LED顯示模組,分別為4組RGBG LED方案、12組RGB LED方案和4組RGB LED方案。虛擬像素LED顯示器主要節省的成本在於LED晶片的使用數量,4組RGBG LED方案,成本僅為實像素的40%;12組RGB LED方案,成本僅為實像素的50%;4組RGB LED方案,成本僅為實像素的30%。

圖中縱軸表示既定的間距水準下,不同技術方案的單位面積成本與產業生產規模的關係,COB和MiP都是較新的技術,因此隨著產業規模的擴大,單位面積成本都能實現大幅度的下降。考慮到虛擬畫素技術能令既定的間距下的顯示器單位面積成本直接等比例下降,因此表現為成本曲線向下平移,如圖中虛線所示。目前只有COB和MiP具有虛擬畫素的解決方案,分別如圖中黑色虛線和藍色虛線所示。如果COB率先實現虛擬像素顯示技術的採用,則成本優於現有技術所需的規模會由q*移到q1左邊,更快實現成本優勢而搶佔市場。

反映在成本曲線上,即任意規模水準下,任意指定的像素間距,COB都可以做到更低的單位平方面米的成本(如圖黑色虛線所示)。這會讓COB在更低的產業規模水準下就能實現相對其他技術的成本優勢,加速COB面板對傳統直顯技術的替代進程。唯有希望能一決高下的,或許就是MiP也能實現虛擬畫素技術的應用(如圖藍色虛線所示),但也需要盡快產業化,否則也將機會不再。

COB面板的市場空間估算

1. COB面板存量市場有多大?

儘管兆馳的COB擴產計畫雄心勃勃,一個現實的問題是,COB面板的市場規模究竟有多大,是不是能夠消化這麼大的增量產能?根據TrendForce最近出刊的《2024 全球LED 顯示器市場展望與價格成本分析》報告顯示,2022年,這個市場的實際規模2022年僅為4.08億美金,2023年略有增長,達到了5.11億美金。根據這組數據,我們做一個簡化版本的估算,假設2022年平均每平方公尺的售價是3000美金,2023年平均每平方公尺的售價是2000美金,對應的COB面板的銷售面積分別是1.3萬和2.1萬平方公尺每月。以兆馳目前的產能10,000平方公尺/月,光是兆馳一家就能滿足市場接近50%的需求。

2. COB面板的可替換市場有多大?

如果只有存量市場可以進攻,那兆馳的COB產能將會是個可怕的產業故事。然而好在,COB作為一種競爭性的顯示技術,整個直顯市場都會是一個潛在的目標市場。如果COB的成本下降速度夠快的話,那麼整個顯示器市場的75.64億美金,約500萬平方公尺/年(2023e,TrendForce)就是COB的潛在可以獲得的市場空間。然而這個市場裡麵包含了戶外顯示,以及P2.5以上的室內顯示器等不適合COB的場景,因此能夠被替換的市場空間要比總的顯示器市場規模小得多。更現實的情況是,顯示器市場仍是一個產品非標準化、應用市場碎片化的市場,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能排得上號的玩家超過20家[vi]。這意味著兆馳的凌厲攻勢對現有市場的玩家雖然能造成很大的競爭壓力,但是想要一統江湖,搶佔絕大部分市場仍然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更何況,虎視眈眈的競爭對手們也在大規模投入COB的產能欲與兆馳一決高下,不會讓兆馳有機會專美。後文會再對競爭對手們的策略做出整理。

3. 如能藉助虛擬像素技術大降成本,COB潛在市場有多大?

以上兩種估算終歸都是存量市場的競爭,COB產能規模的迅猛壯大,只會令存量市場的供給壓力更大。然而這顯然不是COB的終極目標,也不符合兆馳大規模擴產的野望。實際上,如果把存量的所有顯示器需求都換算成4K顯示器的話,2022年的顯示器市場總規模也不過是11萬張屏幕而已。如果僅從數量規模來看,比較LCD產業動輒數億部的出貨量,甚至比較OLED大屏幕的數百萬量級的出貨量,直顯屏幕都只能算是相當袖珍級的細分市場。


 

根據TrendForce的估計,顯示器市場以像素消耗換算,2022年市場需求約當10.9萬台4K的顯示屏幕,小間距的市場則僅5.8萬台。

限制LED顯示器進入消費市場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價格,一張4K屏幕,LCD僅需數千RMB,OLED也從數萬RMB的高價市場逐漸向LCD的價格靠近。在商業顯示器市場和一些高階電視市場,LED要達到4K的畫素價格通常需要到幾十萬RMB,高階品牌更是將價格定位在數十萬美元的等級。


 

以三星的Micro LED為例,三星在中國推出了110吋和89吋版Micro LED電視,售價分別為10,49999人民幣和7,49999人民幣[vii]。


 

162吋4K,虛擬畫素(1虛2,RGB虛擬),虛擬間距P0.93,實際間距P1.86,報價11萬人民幣,折算僅1.5萬人民幣/平方公尺。


然而在虛擬畫素技術的加持下,兆馳已經可以把4K顯示器報價降到9-11萬RMB,對LED業界來說固然是非常可怕的一個報價,但也令以LED直接顯示技術以更具競爭力的價格進入C端的家庭消費市場的可能性大幅提升,LED顯示器的潛在市場空間才能變得更有想像力。


 

如果從消費者市場來展望,顯示器市場中一體機每年的銷售量約在300萬台,而TV市場中每年約2億台。假設一體機中的10%,TV市場中的1.5-2%可以替換為LED直顯,相較於現在全部顯示器市場約當10萬台4K屏幕的需求來說,市場規模上都有數倍的成長潛力。

如果目標僅侷限在存量顯示器市場的替換,那麼無論從哪個角度分析,兆馳的擴產策略都過於激進,更遑論大量的競爭對手幾乎同步進入了相似的擴產節奏。顯然兆馳的目標不是存量市場,競爭對手的目標也不是。實際上,兆馳的COB策略的目標最終指向就是抓住LED直顯技術滲透到消費性市場的歷史性機會。

兆馳COB面板策略的資源與能力分析

兆馳的縱向一體化優勢

一體化本身並不能算是一種競爭優勢,但是在直顯COB當前的市場狀況下,擁有芯片產能的COB廠商卻可以從中獲得幾個明顯且相當獨特的優勢。

i. 兆馳擁有自有的LED晶片產能可以節省交易成本

如果只是擁有芯片產能,並不是一體化廠商競爭優勢的充分條件,但是由於COB直顯目前規模還不大,對芯片還沒有形成相對穩定的需求和標準化的規格,因此,一體化的廠商則可以透過降低需求的不確定性和更少的產品品質爭議來實現交易成本的節省。一體化的企業也可以透過內部轉移價格來實現整個產業鏈的利潤最大化,避免上下游分工企業會出現的雙重邊際化問題[viii]。

ii. 晶片定制的優勢

兆馳的COB面板廠作為下游,可以把使用中很多重要的需求信息反饋給自有的芯片廠,而不用擔心信息洩露的風險,芯片廠可以根據面板廠的需求來調整參數和生產過程,專門生產更符合COB面板顯示需求的晶片,例如半波寬更窄,色純度更高的LED晶片。其他的類似特定電壓,電流一致性,特定的波長段,亮度檔等參數,都可以專門生產更符合COB使用要求的規格。這樣一來可以大量減少因為分選等製程環節所產生的原料浪費。


 

iii. 兆馳的LED芯片產能排名全球第二,具有規模優勢儘管

兆馳還不是RGB芯片的主流供應商,而且其LED芯片產能大部分還用於生產照明LED芯片,但是由產能規模帶來的規模經濟效益,可以為兆馳的RGB直顯晶片分攤掉很大一部分不可分割的固定成本,讓兆馳的RGB晶片也具有很低平均成本的優勢。


 

2. 兆馳的LED晶片業務的後發優勢

兆馳2017年才正式宣布進入LED芯片業務,2020年實現規模達產,是LED芯片行業最後進入的大型玩家。由於進入的時間較晚,因此節省了大量的學習成本,直接採用市場驗證最具有效率的生產設備和生產過程,以及更為先進製造管理模式,因而具備很大的價格優勢。以照明LED為例,2020年平均每片4吋的外延片所產生的晶片價值,市場一般成本在240人民幣以上,售價需要到280人民幣以上才有利可圖。但兆馳進入市場就推出約200人民幣左右的售價,對市場均價帶來很大的衝擊,導致當時市場價格的大幅下跌。類似的邏輯仍然適用於兆馳的RGB直顯晶片。


基於以上幾點兆馳的LED晶片業務競爭優勢,對兆馳的COB面板策略形成重要的支撐,其他的直顯模組廠商很少擁有自己一體化的RGB晶片供應資源,唯有透過上下游策略結盟的方式來對抗兆馳的這一競爭優勢;或者就是類似三安+芯映的組合,京東方晶芯+華燦的組合來實現近似的效果。

3. 兆馳的COB面板產能規模優勢

COB直顯儘管是行業內很高呼聲的技術趨勢,但是由於價格高昂導致市場需求規模一直緩步提升,業內主要以希達,雷曼,中麒等廠商積極投入,傳統直顯業務佔比較高的廠商一直抱持觀望的態度,COB一直沒有進入規模擴張-成本下降-需求爆發-規模擴張的良性循環。兆馳的激進擴張像一條鯰魚,無形中推動了整個行業生產規模的擴張,不僅兆馳自己擴產,競爭對手也被迫放棄觀望姿態,加入到擴產行列,但是速度上已經慢了一拍。兆馳後發先至,目前已成為全市場直顯COB產能最大的廠商。換算為P1.2規格顯示器的生產能力,兆馳的COB面板月產能已達到10,000平方公尺,接近全產業所有COB產能的一半。這樣一來,兆馳在COB面板生產上,相對同業也具備相當的規模優勢。


 

4. 兆馳COB面板廠的生產和研發優勢

儘管兆馳的COB面板事業部門也就是兆馳晶顯的成立的時間不長,但有一個特別的優勢是,兆馳整合了內部和外部傳統的電視ODM業務和LED封裝業務的人才,使得LED顯示技術開發的經驗和消費電子顯示器製造經驗實現了匹配和整合。因此,在適應消費性電子需求大規模製造而形成的經驗幫助下,兆馳對COB面板的製造流程進行了大量優化,用SAP系統[ix]來實現LED面板製造資源的整合,並對整條COB的生產線進行了大量的改良,大幅改善了設備效率和良品率,將COB製造的一次直通率提升到80%以上。更高的直通率,就意味著節省了大量的後道修復以及因為品質不良帶來的成本,獲得相對同行更大的成本優勢。


 

5. 兆馳的規模適配優勢

超前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以及前期產能爬坡期的低產出水平,必然面對大量的財務資源的佔用,以及高固定成本,低產出水平帶來的短期虧損壓力。是不是有雄厚的財力支持這項策略就成為成敗的關鍵因素。

兆馳的主要業務TV ODM業務具有相當穩定的現金流,而LED芯片業務也進入穩定運營階段,都能貢獻大量正的現金流量淨額,充沛的財務資源足以支撐兆馳的COB面板策略。

儘管擁有數十億的現金淨流入的公司不在少數,但是在LED行業,具有類似的財務資源的公司仍然是少數,即使個別企業有接近甚至超過兆馳的技術能力,也很難有勇氣像兆馳這樣敢於在超前佈局的產能擴張上大膽冒險。加上兆馳引入了深圳國資委作為第一大股東,潛在的可獲得的財務資源更提升一個數量級,因此有足夠的底氣做出相對更長期的戰略規劃,而不會被短期的財務資源約束困擾。

另一個角度,比兆馳資源和實力雄厚的集團和產業巨頭也不在少數,但是規模適配又是門檻。舉例來說,我們在圖20中看到的長期成本曲線,實際上是一系列短期成本曲線的包絡線,如果在市場需求沒有達到足夠的規模水準的情況下,過於超前的投資,過高強度的研發投入,形成大規模的固定成本,但是市場規模的限制又令銷售不足,固定成本沒辦法在足夠多可銷售的產品上來攤銷,反而變成成本上的劣勢,影響競爭力。


 

如圖所示,例如在一體機市場這樣一個中等需求規模的市場下,最適配的短期成本曲線是SAC2,邊際成本曲線MC2與SAC2的交點即SAC2曲線的最低點,也是長期成本曲線在該需求階段的相對最低點。如果某家廠商超前投資,令短期成本曲線達到SAC3的水平,如此時家庭劇院市場未能及時形成有效的需求,不得不去參與規模較小的一體機市場的競爭時,將會發現其成本處於劣勢。

6. 兆馳的ODM信用優勢

兆馳的COB面板策略其中對客戶的一項重要承諾就是僅僅作為模組的供應商,主要業務是COB面板的生產製造,不會介入到下游的渠道和品牌。相較之下,傳統的顯示器廠商在模組和系統整合的部分,更接近IDM的商業模式,傳統顯示器廠自建的COB模組廠,就很難克服自有品牌與客戶品牌的利益衝突,很難被下游系統廠的信任。反過來,兆馳雖然介入LED產業鏈年深日久,但是在顯示屏幕品牌和渠道方面幾乎沒有任何著墨,因此幾家大的定位於系統集成和品牌渠道的顯示屏幕廠之間,直接的利益衝突較小。

但僅僅向客戶宣稱不會介入下游變成客戶的競爭對手還是不夠的,歷史的信用記錄也是重要的信譽資產。兆馳具有多年的TV ODM經驗,整體上保持的較為可信的ODM製造商定位的承諾。因此當兆馳對外宣稱只做COB面板,定位為一家專業化的COB模組供應商,不會向下游產業鏈延伸,是一個相對可信的戰略承諾。

兆馳COB面板策略的競爭對手分析

儘管兆馳是優先定位在COB面板策略上的玩家,然而COB本身是一個技術逐漸成熟的產品,而參與存量市場的競爭也會面對眾多的替代品,甚至,部分的顯示器廠也會在COB的浪潮下,擔心失去對模組生產業務的掌控能力,也會大力投資佈局COB製造,比較典型就有洲明科技和山西高科。因此兆馳面對的競爭對手可以簡單分為四大類,第一類是和兆馳定位高度相似的COB廠商,第二類是以MiP這樣的替代性技術與兆馳同台競技的傳統封測廠商,第三類是自建COB產能的顯示器廠商,第四類是兩手準備的廠商。

1. 新興的COB面板廠商

這類廠商中典型的包括長春希達,深圳雷曼和東莞中麒,鴻利顯示等,他們進入COB直顯市場較早,也起到了客戶教育和市場培養的作用,讓許多中下游客戶認知到COB的產品優勢,但這受制於資源和規模,特別是缺乏策略合作的LED芯片資源,未來在和兆馳的正面競爭中,成本可能不佔優勢,需要謀求差異化的生存之道。以三安支持的芯映,京東方整合併後的華燦,這兩家均有芯片和COB面板的整合能力,有可能一定程度上複製兆馳的垂直一體化優勢,至少在商業模式上不會相比兆馳形成太大的劣勢。未來有可能也成本COB直顯市場的關鍵玩家,是兆馳未來會遇到的COB面板策略最有力的挑戰者。

2. MiP封測廠商

這一類廠商以晶台、國星等原RGB直顯裝置封測廠商為代表,他們的優勢是不像COB一樣對現有的產業生態帶來顛覆性破壞,而是依托現有產業生態的龐大規模,不改變商業模式,僅在生產流程上做出調整,即可強化既有產業生態的慣性,來延續競爭能力。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如果能夠在COB達到圖13中q*的產量之前,即有效佔領市場,推遲COB廠商獲取產業規模優勢的節奏,則可以在相當長時間裡保持在綜合成本上的優勢,和COB形成勢均力敵的對抗。加上LED晶片廠商也不願意看到COB一統江湖,整體上顛覆掉傳統的直顯產業鏈,所以可能會選擇投入一部分資源來配合與支持這一陣營的玩家。 MiP目前來看還是變數很大的一個方向,特別巨量轉移技術的規模化普及應用的時間點,以及虛擬畫素被客戶端廣泛接受的程度,MiP能不能利用好這些趨勢變化的節奏,就是這條路線成敗的關鍵。

3. 顯示器廠商

顯示器廠商在產業鏈上扮演的是系統廠的角色,有一定的品牌、通路資源,加上還有組裝,組裝和後續服務的價值,他們的功能和兆馳的COB面板廠定位並不衝突,甚至具有一定的互補性。但是傳統的分割裝置和IMD時代,顯示器廠商都會建立自己的模組生產能力,大量的專用性固定資產和專用人力資本都分佈在這個環節。專業化的COB面板廠將會對顯示器廠這部分資產的價值構成巨大的威脅。從價值鏈角度來看,COB面板的濫觴也會令顯示器廠所能掌控的價值鏈縮短,減少可獲得的潛在利益。因此洲明、高科等傳統的顯示器大廠都在建造自己的COB模組廠。二線的顯示器廠如果擁有一定的管道,但是產能規模並不大,因為沒有太大量的沉沒成本牽制,更可能順勢而為,變成兆馳COB面板最早的一批種子客戶。

4. 兩手準備的廠商

第四類廠商中和前三類多有重合,有時候很難歸為哪一類,而且也是一種很重要的現象和類型,因此單獨列出來。儘管COB來勢洶洶,但是最終鹿死誰手仍未有定論,因此許多廠商選擇了兩面押寶。典型的例如利亞德,旗下利晶微公司,同時佈局MiP和COB,但是利亞德也還在大量採購兆馳的COB模組,這樣就保持了一定的戰略彈性。利晶微掌握有COB的技術能力,利亞德掌握了市場和訂單,假如COB直顯的趨勢確定性進一步提升,訂單更為穩定,利亞德便可以根據這一情況實行COB生產能力的內部化。

另外像中麒這樣一開始以COB面板為定位廠商,實際上也擔心以Micro為代表的技術進步對現有的COB體系形成顛覆,因此也會在MiP的方向上做出防禦性的佈局。

兆馳COB面板的定位分析

透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透過無差異曲線的模型來描述兆馳COB產品的定位。



 

在一個品質和價格構成的二維座標中,同一根等效用曲線上的品質/價格組合,有著相同的性價比,因此對消費者來說這組價格組合集是無差異的。而不同的等效用曲線之間,越靠近右下方的等效用曲線,意味著以更低的價格提供了更高的品質水平,因此具有更高的效用水平。因此靠右的等效用曲線總是比左邊的等效用曲線帶來更多的消費者剩餘。對廠商的產品定位來說,如果能夠將產品定位在越靠近右側的等效用曲線上,就意味著創造了更多的消費者價值,可以讓顧客對其品質/價格組合更加偏好。

在早期的直顯市場上,低價的SMD方案和高價的COB方案對客戶意味著相等的效用,兩者雖然價格一高一低,但也提供了不同水平的品質水平,因此兩組產品價格組合提供的是相同程度的消費者效用。因此有的客戶選擇SMD方案,有的客戶選擇COB方案。

當兆馳的COB面板一推出,帶來的變化在與其他COB產品同等品質的情況下,價格大幅降低,表現在無差異曲線上,兆馳的品質/價格組合躍進到更多消費者剩餘的等效用曲線上。因此兆馳的COB提供了比先前的市場更高的消費者剩餘,對買家變得更加有吸引力,而導致SMD顯示器的方案失去對客戶的吸引力,被迫犧牲毛利降低價格來挽回。 MiP則試圖在SMD的基礎上,保證近似的價格水準下,提供更好的品質,來實現更高的效用水平,以便於COB在同等的效用水平之下競爭。

而虛擬畫素技術的出現,讓這場產品定位之戰變得更加複雜。儘管和實畫素相比,虛擬畫素顯示效果上有所一定程度的減損,但是由於成本上可以達到30-70%的節省,勢必能為消費者提供更高的效用,成為直顯市場目前來說最有性價比的品質/價格組合。

兆馳的策略定價

諾伊斯定價法則(Norris's Law)是半導體產業中常用的一種定價法則,由英特爾公司前首席行銷長唐納德·諾伊斯(Donald J. Norris)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這個定價法則的基本原則是利用半導體產業「摩爾定律」,即半導體晶片的價格每18至24個月會下降一半,而性能會增加一倍,因此半導體產品的初始定價,就以18個月後能達到的成本水準來決定。實際上在規模經濟和經驗曲線效應很強的產業,隨著產量的增加,成本都會大幅的下降。



 

在LED產業,這項規律也非常適用,有類似摩爾定律的海茲定律。採用諾伊斯定價策略的關鍵成功要素在於堅信價格會隨著規模下降的規律,因此有相當一段時期,產品的銷售價格會定在成本曲線以下,決策者要有忍受虧損的耐心和決心。兆馳在發展LED晶片業務中充分利用了這一規律,並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功,在2020年行業處於低谷時期仍然做到了半年年內實現產能爬坡,規劃產能50萬片/月在12月之前全部達產,這其中很重要一點就是兆馳忍受了相當長時間內每月數千萬的虧損。在COB面板產品的定價策略上,兆馳P1.25的對外宣稱報價已達1.2~1.5萬/㎡。如果以靜態的角度看,這個價格只夠覆蓋材料成本,兆馳可能是無利可圖的。但是理解兆馳的定價邏輯就會明白,兆馳的目標是透過低價吸引客戶,取得銷售規模,從而換取產量的大幅成長以實現中長期能夠獲利的目標。

兆馳COB面板策略的風險與挑戰

1.縱向整合帶來的挑戰

縱向整合的優勢是節省了交易成本,但是內部化的生產,面對最大的風險是,自有需求不足時,無法充分發揮規模效應來實現成本優勢。兆馳的mini RGB晶片並不能直接採用照明用藍光晶片的設備,需要額外投資大量的專用性設備,這需要足夠的需求規模來實現經濟性,兆馳的一體化策略一定程度上放棄了外部市場。因此,一旦市場化的晶片公司透過聚合了更多家下游模組企業的需求,在mini RGB晶片的生產上取得更大的規模效益,兆馳內部生產晶片受到自身需求規模的限制,晶片成本是不是還有足夠的競爭力,就值得觀察。

2. MiP路線的封堵

假如MiP路線獲得更多的現存產業鏈在位企業追捧,充分利用存量市場的外部規模經濟,迅速取得成本優勢而佔領市場,由於一定的時間期限內,直顯市場的需求量實際上是有限的,MiP的崛起就意味著COB市場的擠壓,如果COB的市場規模能不能如預期的那麼快起來,那麼兆馳的COB面板可能就需要忍受更長時間戰略性虧損。不過目前的發展狀況來說,COB單月出貨面積已經突破2萬平方公尺,以MiP狙擊COB的可能性越來越低。

3. 競爭對手的策略重合問題

儘管我們說兆馳具有各種不同類型的競爭優勢,但是這裡面有不少資源和能力,競爭對手仍然是有能力模仿甚至超越的。例如三安,京東方這種等級的玩家,擁有一些兆馳也不完全具備的資源與能力。如果多家廠商都聚焦在COB面板廠的定位,那麼相同的策略很難有分工型企業之間互補共贏的關係,大部分情況下就只能面對殘酷的正面競爭,就目前的市場形勢來看,這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命運。另外就是類似利亞德這樣的下游顯示器廠商,儘管現階段仍是兆馳的客戶和合作夥伴,但是未來,兆馳如果不能採取有效的戰略措施阻止他們大規模自建COB產線,勢必要面對客戶變成對手的定位衝突。

4. 先發劣勢的問題

通常意義上LCD面板才叫面板,儘管COB面板也叫面板,但是和LCD行業相比,COB設備效率提升很快,先發的廠商很難通過大量的資本支出構成沉沒成本高來提高進入門檻,相反後進入的廠商,總是可以採購更新更具有經濟效益的設備來提高競爭力。 LCD的主要設備通常可以使用15年以上而不被淘汰,在位廠商早已過了折舊期的設備通常具有很大的成本優勢,令新進入者不得不以數倍的投資規模來克服成本劣勢,具有較高的進入障礙。而LED封測相關的設備,技術進步的速度快很多,通常3-5年之後,就不具備效率優勢,要保持生產效率領先,必須重建新產線,因此往往很難享受到設備投資的先發優勢,一旦遇到技術進步方向的突變,大規模的超前投資反而容易變成劣勢。因此COB面板參考LCD面板廠的定位,也需要清楚認識COB面板和LCD面板廠競爭優勢形成邏輯之大不同。

5. 零散產業特徵

另一個和LCD產業不易類比的因素在於產業集中度的巨大不同。 LCD的產品其實是高度標準化的,不同廠商生產出來的產品,規格和價格都具有很強的可替代性,因此最具有成本競爭力的廠商總是能拿到最大的市場和最高的利潤,這有利於產業集中度的提升。但LED直顯在發展歷史上,一直以來都不是一個標準化的市場,即使到COB時代,也沒有市場公認的標準規格,各家廠商有意地通過創造不同的產品規格把市場和客群碎片化,提升顧客的轉換成本,以便創造差異化,維持自己的市場佔有率不會被某個強勢的競爭對手以低成本策略輕易搶走。因此在這個產業裡,即使最具競爭力的廠商,也很難做到依賴標準化產品和成本優勢來做到贏家通吃。這個產業特徵顯然短期內難以改變,除非以龐大的成本優勢吸引客戶接受統一的產品規格,或進入消費級應用,透過建立產業標準的方式來克服市場片段化的問題。

集邦諮詢觀點

毫無疑問兆馳是COB面板市場最具競爭力的玩家之一,其能力和資源足以有機會加速COB技術在直顯市場的快速滲透,可以說兆馳是2023年以來,LED顯示器市場最大的變數和黑馬。 2024年,在虛擬畫素技術這項新的變數影響下,COB興起的產業趨勢愈發明確。兆馳的COB面板策略順應並強化了這一趨勢,無疑是LED顯示器發展歷史上足以和小間距普及相提並論的關鍵性事件。

然而,與巨大收益相符的是,兆馳的COB面板策略仍要面對一系列的挑戰,唯有很好地應對這些風險和挑戰,才能提高其策略的勝率。

[i] TrendForce集邦諮詢,《2024 全球LED 顯示屏幕市場展望與價格成本分析》2023/09
[ii] 創造價值等價於消費者剩餘(consumer surplus)+生產商的利潤之和,也等價於買家的最大支付意願和生產者成本差。
[iii] 微信公眾平台(qq.com),兆馳Micro LED電視即將下線,虛擬像素將改變市場規則?
[iv] 後來者MIP,憑何佔據Mini/Micro LED一方市場? -LED在線(ledinside.cn)
[v] 傳統的封裝裝置,不用考慮單一晶片的複用問題,因此只需要考慮RGB一組的局部對稱,不易實現每顆晶片都對稱。 COB的晶片排布的方式可以更容易實現每個晶片的對稱性。
[vi] 《2024 全球LED 顯示屏幕市場展望與價格成本分析》報告顯示,全球LED顯示屏幕市場中,市佔率佔比超過1%的廠商有近20家,超過5%以上的廠商數目達到7家。
[vii] 購買Micro LED-生而不凡| 價格與優惠| 中國三星商城(samsung.com.cn)
[viii] 當企業具有市場力量(market power)時,多個產業鏈環節都會根據自身的利潤最大化原則來設定產量和價格,此時會出現一個超過邊際成本的價格,這將導致福利損失。
[ix] SAP,為「System Applications and Products」的簡稱,代表智慧、先進、永續的企業管理系統。

RSS RSS     print 列印         announcements 線上投稿        
【免責聲明】
1、「LEDinside」包含的內容和資訊是根據公開資料分析和演釋,該公開資料,屬可靠之來源搜集,但這些分析和資訊並未經獨立核實。本網站有權但無此義務,改善或更正在本網站的任何部分之錯誤或疏失。
2、任何在「LEDinside」上出現的資訊(包括但不限於公司資料、資訊、研究報告、產品價格等),力求但不保證資料的準確性,均只作為參考,您須對您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如有錯漏,請以各公司官方網站公佈為準。
【版權聲明】
「LEDinside」所刊原創內容之著作權屬於「LEDinside」網站所有,未經本站之同意或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轉載、散佈、引用、變更、播送或出版該內容之全部或局部,亦不得有其他任何違反本站著作權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