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8月20日,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的研究團隊宣布,成功將OLED光源集成到超薄柔性隱形眼鏡中,打造出新一代眼科診斷技術。
圖片來源:KAIST
據介紹,該技術成果有望應用於多種領域,包括近視治療、眼部生物信號分析、AR視覺信息傳遞以及基於光的神經刺激。
該團隊在《ACS Nano》發表的論文中指出,眼部光電子系統能夠滿足多種醫療需求,包括對視力相關或其他疾病的生理信號進行監測。而本次研究引入了可穿戴光源,將超薄OLED與隱形眼鏡結合。
這一新型隱形眼鏡可用於臨床的視網膜電圖(ERG)檢測,即測量視網膜中不同細胞類型的電反應。傳統的ERG診斷通常需要覆雜的設備布置,患者必須在黑暗環境中保持睜眼並保持不動,同時由外部光源和成像裝置照射眼睛。
為克服這些局限,KAIST團隊將厚度僅約12.5微米的超薄柔性OLED集成到隱形眼鏡電極中,並配置了無線供電接收天線和控制芯片,從而完成了可獨立運行的系統。
研究團隊表示,不同於傳統ERG需要在黑暗環境下進行,我們的研究讓患者即使在閉眼狀態下也能舒適地完成檢測。
另外,研究團隊還指出,目前大多數智能隱形眼鏡型光源多采用無機LED,這種方式導致器件剛性較強,並且容易產生過多熱量,從而限制了可用光強。相比之下,OLED屬於面光源,即使在低亮度條件下也能誘發視網膜反應。
在研究試驗中,研究團隊研發的裝置在僅126尼特的相對低亮度下,仍實現引發穩定的ERG信號,其診斷效果與現有商用光源相當。在動物上的實驗也證實,佩戴OLED隱形眼鏡的兔子,其眼睛表面溫度始終保持在27℃以下,避免了角膜熱損傷。
研究團隊還介紹,該新型隱形眼鏡采用433 MHz諧振頻率的無線傳輸方式供電,團隊還將無線控制器嵌入與智能手機連接的睡眠眼罩中,進一步提升了患者使用的便利性。(集邦Display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