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長江結盟王冬雷透露的兩大戰略

針對年初燃起雷士德豪的換股“大戲”引發外界的各種猜測,有人評論這是雷士去年“內鬥”的持續,有人猜想吳長江是曲線救企,以退為進希望重掌雷士大權,也有人評論吳長江此舉是“虧”大了,種種的猜測背後是對吳長江這位創業家和雷士這個行業領先品牌的擔心,雷士何時可以穩定?吳長江何時回歸他一手創辦的公司任董事長?吳此舉會不會導致另一場的危機孕育?

吳長江此舉背後跟他的兩個“戰略”有關:一是做強做大的企業舞台,二是他對LED產業機遇的敏銳洞察與把握,視為再造一個新雷士的關鍵。兩者均足以證明他是一個實業家而非一個投資家。

如果從一個投資家的思維審視,那麼吳長江2012年不再擔任董事長之後完全可以逍遙自在地當起大股東,讓職業經理人幫他對賺錢,犯不著跟閻焱這樣強勢的人物鬥口角引發起那麼多風波,因為十年前創維所經歷的事實證明,也不一定老闆在才可以賺錢。但吳長江是一個具有雄心的企業家,他在意董事長的位置的核心是一個實現自己抱負的舞台。否則,如果他是一個控制欲強、不懂分享權力的人,他絕對不會任由軟銀賽富的股權做大,也絕對不會在短短三五年時間雷士已經在架構、管理、人才、國際化等各方面傲視同儕,領先對手不止一大步,更不會上市的時候給50多會高管股票期權,讓自己的要權股比例一再稀釋。他願意自帶“枷鎖”的背後是合作共贏的思維以及迅速做大企業的慾望——14年前他創業的時候,就提出“爭行業第一,創世界名牌”的目標,如今十多年過去,第一步已然達到,第二步還在路上。壯志未酬,心意自然難平。

但企業家大多數情況下是孤獨的,面對不確定性和風險是其面臨的常態,經常做的是如經濟學家熊·彼特所說的“創造性破壞”工作,他們可能不是最聰明的一個群體,卻是最快付諸行動的實幹者,不斷在自我否定中帶領公司成長,無論是產品的變化、產品線的轉移、人才的篩選、管理的變化等等均是如此。

所以,此次他與雷士德豪“閃婚”雖然讓人自然聯想起與閻焱間的不睦,但細究之下,其實與他對LED產業的情有獨鍾、視為再造一個新雷士的企業家情懷更有關聯。說到底,他的目標還是做強做大雷士,而不當德豪的二股東。因為兩者具有很強的互補性,“雷士的優勢在於品牌和渠道,而德豪具有上游技術優勢,雙方合作在LED整個產業鏈上具有強大的競爭優勢。”正如吳長江在接受某報採訪時所言,“LED的發展及普及讓傳統照明企業面臨巨大挑戰,不轉型必將淘汰。”

雷士照明以商業照明起家,后迅速介入全照明領域,目前已在廣東、重慶、浙江、上海設有生產基地,成為國內產能最大的照明企業,但同時,這些布局均以傳統照明為主。對此,吳長江顯然抱有強烈的危機感,再加上中國政府的十二五規劃中政府更明確地提出了節能減排的目標,LED產業面臨井噴之勢,因此近幾年他在雷士一直力推內部的產業升級。雷士推出不少的產品,但在上不上生產線的問題上董事會一直存在重大分岐,至使吳長江常有制肘的無力感。

吳長江與德豪潤達的董事長王冬雷有知音之感。後者敢於投入幾十億生產LED晶圆,這種膽略與“敢賭”的吳長江有過之而無不及,再加上兩者都是創業家,“對實業和照明產業的認識高度一致”,這種一見鍾情式的“閃婚”出現也就邏輯通順了。吳長江是個典型的企業家思維,他一直強調,許多企業家認為有百分之七、八十的把握就敢決策去干,但他認為自己只有百分之四、五十的可能就會去闖。與德豪的合作,肯定是他這一企業家特質的繼續。

由此可見,此次吳長江與德豪潤達的合作頗有點“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意味,以犧牲大股東的身份和風險力求換來對雷士轉型升級的動能,從而主導雷士繼續高速發展。這與民間的股東“內鬥”的揣測有著本質的區別,更無半點套現“跑路”的意圖,至於以退為進“掌控雷士”的說法,其實他現在已經在負責運營雷士,犯不著兜這麼大的圈子冒這麼大的風險。所有這些猜測,均小瞧了吳長江。

RSS RSS     print 列印         announcements 線上投稿        
【免責聲明】
1、「LEDinside」包含的內容和資訊是根據公開資料分析和演釋,該公開資料,屬可靠之來源搜集,但這些分析和資訊並未經獨立核實。本網站有權但無此義務,改善或更正在本網站的任何部分之錯誤或疏失。
2、任何在「LEDinside」上出現的資訊(包括但不限於公司資料、資訊、研究報告、產品價格等),力求但不保證資料的準確性,均只作為參考,您須對您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如有錯漏,請以各公司官方網站公佈為準。
【版權聲明】
「LEDinside」所刊原創內容之著作權屬於「LEDinside」網站所有,未經本站之同意或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轉載、散佈、引用、變更、播送或出版該內容之全部或局部,亦不得有其他任何違反本站著作權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