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大學在白光鈣鈦礦LED研究上有新進展

9月25日消息,蘇州大學研究團隊在《先進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發表了鈣鈦礦LED研究最新成果,團隊將鈣鈦礦白光元件外量子效率提升超20%。

據悉,全無機藍色鈣鈦礦LED在顏色純度以及穩定性方面的優勢,被認為有望取代藍色螢光或磷光有機發光二極體。然而,在多層白光鈣鈦礦LED應用上,相關問題仍未解決。



(Source: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下同)
 

對此,蘇州大學團隊設計了一種新型策略—混合鈣鈦礦/有機串聯白光LED(perovskite/organic tandem whiteLED,POTWLED),POTWLED優化了藍光鈣鈦礦LED單元,最高外量子效率達到23.9%,且低色溫為2522K。研究數據展示鈣鈦礦白光LED最高效率記錄,並展示了混合疊層技術在製備高性能鈣鈦礦白光LED裝置的應用潛力。


 

該研究首次驗證了雜化疊層鈣鈦礦/有機發光二極體製備白光元件的可行性,並推動鈣鈦礦發光裝置發展的過程。同時,在不同電壓下,鈣鈦礦藍光光譜的發射峰位保持相對穩定,為實現高效且穩定的藍光鈣鈦礦LED奠定了基礎。

本研究,研究團隊透過雜化疊層技術解決了鈣鈦礦LED三大問題,一是鈣鈦礦白光元件中溶劑不相容、發光單元能量傳遞和鹵素離子交換等問題;二是鈣鈦礦白光元件中溶劑不相容、發光單元能量傳遞和鹵素離子交換等問題;二是鈣鈦礦LED發光顏色單一的問題;三是鈣鈦礦基白光元件壽命較短的問題。

研究團隊表示,目前,鈣鈦礦白光元件的外量子效率維持在12%左右,團隊最新研究將雜化鈣鈦礦/有機LED的外量子效率首次突破20%,這項技術進展可推動未來鈣鈦礦LED在顯示器與照明裝置領域的應用與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蘇州大學已多次在鈣鈦礦LED領域取得研究成果。

4月,蘇州大學與聊城大學合作,在高效、穩定的藍光鈣鈦礦LED研究取得進展,降低了藍光鈣鈦礦LED非輻射複合速率,同時抑制了離子遷移,團隊製備的裝置達到8.5%的外量子效率;5月,蘇州大學廖良生教授課題組及其合作者發表了一種在990 nm中心波長處峰值EQE為7.7%的高效近紅外線LED。

(LEDinside整理)

RSS RSS     print 列印         announcements 線上投稿        
【免責聲明】
1、「LEDinside」包含的內容和資訊是根據公開資料分析和演釋,該公開資料,屬可靠之來源搜集,但這些分析和資訊並未經獨立核實。本網站有權但無此義務,改善或更正在本網站的任何部分之錯誤或疏失。
2、任何在「LEDinside」上出現的資訊(包括但不限於公司資料、資訊、研究報告、產品價格等),力求但不保證資料的準確性,均只作為參考,您須對您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如有錯漏,請以各公司官方網站公佈為準。
【版權聲明】
「LEDinside」所刊原創內容之著作權屬於「LEDinside」網站所有,未經本站之同意或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轉載、散佈、引用、變更、播送或出版該內容之全部或局部,亦不得有其他任何違反本站著作權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