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行業龍頭的戰略選擇往往會牽動全局,其布局對產業發展具有風向標意義。
9月17日,美國知名科技公司Meta將在年度Connect發布會上,將計劃推出首款量產AR眼鏡Meta Celeste(代號Hypernova),並配備搭載LCoS技術的微顯示屏,這將是AR行業的一大看點。
圖片來源:AI生成(非產品圖)
只不過,技術路線從來都沒有標準答案,LCoS技術雖然具備成熟度和成本優勢,但是也面臨光機體積微縮與功耗上的挑戰,相比之下,OLEDoS(Micro OLED)、LEDoS(Micro LED)技術則在顯示性能上更具想象空間,不同廠商戰略選擇的背後,折射出各自對市場節奏和未來方向的判斷。
Meta押注LCoS顯示,瞄準大眾AR市場
Hypernova意為“超超新星”,可見Meta對該產品寄予期望。
售價方面,Hypernova此前預計將超過1000美元(約合人民幣7147元),但據彭博社報道,Meta通過優化成本,將售價降到800美元(約合人民幣5717元),Meta此舉是為了用較低利潤率刺激市場需求,加快產品的普及。
硬件上,Hypernova采用全彩LCoS+陣列光波導架構,峰值入眼亮度為2,000尼特,但是LCoS因為背光原因,無法做到全暗,而且功耗比較大,因此Meta為保證續航,只采用了單目顯示方案,整機重量約70克。
Hypernova還首創了sEMG神經腕帶,可以通過手勢進行非接觸操作,同時鏡腿上也保留了觸控功能,其多模態AI功能也很豐富,可以實時視覺搜索、語音助手和社交直播。此外,該眼鏡搭載驍龍AR2 Gen 2芯片,能夠更好地實時翻譯、場景識別等端側AI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Hypernova是Meta首款真正面向大眾的量產AR眼鏡,此前,Meta雖然推出過多款產品,如高端概念機Orion和Ray-Ban合作的智能眼鏡等,但是前者主要用於展示前沿技術,後者的功能較為基礎。
以Orion為例,該產品采用了LEDoS微顯示面板,生產成本接近10,000美元/副,此外,其碳化矽波導片在生產工藝與成本上也存在一定限制,相比之下,Hypernova售價不到800美元,同時具備AI交互功能,更符合當下大眾市場需求。
Orion(圖片來源:Meta)
Meta謀劃下一代AR技術
Meta在Hypernova眼鏡中選擇LCoS技術,沒有追求最頂尖的顯示技術,而是兼顧功能、使用體驗和成本,從而推動AR眼鏡產品的普及。
TrendForce集邦咨詢認為,短期內,LCoS技術將隨著Meta的采用而在市場中嶄露頭角。不過,OLEDoS憑借其成本優勢,目前在中國地區仍是市場主流;單綠色LEDoS的提示類AR眼鏡的成長也帶動LEDoS的技術滲透率提升。
長期來看,TrendForce集邦咨詢指出,隨著AI功能的加入,AR裝置對運算能力和續航力的要求日益提高,並對顯示效能提出更高的門坎。海外廠商更傾向於發展的高規格全彩LEDoS技術,預計到2030年,搭載該技術的AR裝置出貨量將達2,090萬台,滲透率達到65%。
面對這一趨勢,Meta早已展開布局。
一方面,是通過中期產品的叠代,優化用戶體驗。據悉,Meta計劃在2027年推出Hypernova 2,新產品升級為雙目顯示,采用高亮度、低功耗的OLEDoS屏。
另一方面,是對LEDoS技術進行布局,為未來可能的技術突破做好準備。這不僅體現在Meta自身的研發上,其供應鏈合作夥伴也在加速推進相關技術。
供應鏈企業歌爾股份在今年8月宣布投資LEDoS技術商Plessey。值得一提的是,Plessey和Meta合作多次,2020年,Plessey獲得Meta AR顯示屏獨家技術授權並采購全部AR屏幕。今年1月,雙方聯合開發了全球最亮的紅光LEDoS顯示器,適用於AR眼鏡。
OLEDoS/LEDoS AR眼鏡新品密集發布
Meta的這一系列布局,不僅是自身的技術儲備,也反映了整個AR行業的共同走向,不過,當Meta在穩步推進時,一些企業已經率先將OLEDoS/LEDoS技術帶向了市場。2024年來,許多公司紛紛發布了搭載這些技術的AR產品,市場競爭逐漸激烈。
OLEDoS陣營
OLEDoS雖然在亮度方面具有先天局限性,但是較LEDoS技術發展較早,技術成熟度也更高。據LEDinside不完全統計,2024-2025年共發布了15款OLEDoS AR眼鏡,包括雷鳥創新、XREAL、星紀魅族、TCL、創維、華碩等品牌。
從部分廠商的新品中,可以觀察到一些叠代趨勢的變化,以雷鳥創新為例,其在近兩年內相繼推出了4款OLEDoS AR眼鏡,定位偏娛樂化需求,技術升級主要圍繞用戶體驗展開,逐步提升顯示亮度、色彩和音質,以及增加護眼技術。
雷鳥創新等終端廠商的發展離不開上遊供應鏈企業的支持。
今年來,多家國產企業推動OLEDoS項目的落地和建設,持續擴充產能,其中包括視涯科技、宏禧科技、熙泰科技、睿顯科技、國兆光電等。
TrendForce集邦咨詢分析師表示,除了日系廠商索尼以及中國的京東方(BOE)、視涯科技、熙泰科技之外,已有超過十家中國廠商開始布局12英寸OLEDoS的量產產線。隨著進展加快,未來這些企業對於OLEDoS核心材料與部件的需求將日漸加大。
以奕瑞科技為例,其在今年5月大手筆投入建設OLEDoS微顯示背板項目,預計將新增矽基OLED微顯示背板產能5,000張/月,以滿足特定客戶及視涯科技需求。
LEDoS陣營
LEDoS近眼顯示技術的商業化腳步也正在加快,逐漸從單色顯示邁向全彩顯示階段。根據LEDinside整理,這些LEDoS AR眼鏡產品更多是主打高清顯示,如戶外顯示等。
在上述終端廠商中,近期也傳來一些積極的進展。
9月1日,Rokid旗下消費級AI+AR眼鏡Rokid Glasses迎來全渠道開售,產品正式售價為3,299元。根據相關媒體統計,截至開售當天下午6點,Rokid Glasses估計已實現超2,000萬元的線上銷售額,顯示出市場對該產品的關注和認可。
Rokid Glasses(圖片來源:Rokid)
Rokid Glasses是一款AI+AR智能眼鏡,於2024年11月發布,這也是Rokid首款搭載LEDoS技術的眼鏡,采用了JBD的蜂鳥Mini Ⅱ單色光引擎。
值得一提的是,JBD是AR眼鏡LEDoS微顯技術主要供應商之一,據不完全統計,JBD的LEDoS微顯示屏已應用於超過30款AR眼鏡產品,其中包括微光科技玄景M5、星紀魅族StarV Air2以及逸文科技G1等產品。
在生態應用方面,LEDoS AR眼鏡也有新進展。
今年5月,雷鳥創新和高德地圖達成合作,計劃推出融合高德AI導航的全彩LEDoS AR眼鏡;8月,雷鳥創新又和螞蟻集團合作,推出全球首款支持全彩眼鏡支付的雷鳥X3 Pro。此外,星紀魅族在4月宣布,其LEDoS AR眼鏡將支持線下支付功能。
項目方面,今年以來,LEDoS微顯示產業鏈在量產、交付與新項目布局上全面提速,其中,雷鳥創新、賽富樂斯、諾視科技等LEDoS項目相繼投產,京東方華燦工廠也實現產品交付,同時西湖煙山完成AR/VR芯片項目簽約,法國Aledia啟動AR用生產線立項。
雖然LEDoS還有一些技術難題需要突破,比如紅光材料的優化與全彩顯示方案的落地等問題。不過,相信隨著技術的發展,這些難題有望逐步得到解決。從長遠來看,隨著AI功能的加入,AR設備對性能的要求將越來越高,LEDoS有望成為未來的重要技術之一。
盡管Meta目前選擇LCoS,但市場並非只有這一條路可走,OLEDoS、LEDoS等技術憑借不同優勢並行發展,這些多元的技術路線,反映了各廠商對市場節奏和未來方向的不同判斷,共同推動著AR行業的發展。
TrendForce 2025 近眼顯示市場趨勢與技術分析
出刊日期: 2025年8月29日
語系: 中文 / 英文
格式: PDF
頁數: 126
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關於LEDinside的細節,歡迎聯繫: |
||
Global Contact: |
ShenZhen: |
|
Grace Li +886-2-8978-6488 ext 916 E-mail :Graceli@trendforce.com |
Perry Wang +86-755-82838931 ext.6800 E-mail : Perrywang@trendforc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