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OLED軍備競賽拉開序幕 中小尺寸或成中國面板業突破口

高世代LC D軍備競賽的硝煙還未散去,以日韓為首的新一輪O LED軍備競賽已經拉開序幕。近期以來,市場傳言稱,三星、LG很有可能將其正在中國建設的8.5代LC D生產線,轉換成OLED生產線。國內產業界也有聲音呼籲中國面板企業要積極跟進O LED。

對於在高世代LC D面板領域還沒有站穩腳跟的中國LC D面板企業來說,是倉促應戰跟進O LED,還是在高世代LC D上站穩腳跟后再跟進,業界對此爭議頗大。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稱,三星、LG等一線面板廠商大力推動O LED,就是希望二三線廠商被迫不斷升級,被迫打疲勞戰,打資金消耗戰。“中國面板企業不應緊跟三星等巨頭的步伐,而是應該在中小尺寸O LED上多做文章,積累技術和經驗,大尺寸生產線不宜太早進入。”

日韓企業發動O LED攻勢

作為O L E D技術的壟斷者,韓國面板巨頭三星和L G自去年以來,不斷加大O L E D產能的建設速度。據悉,三星和L G將在今年下半年量產O L E D,還有消息稱,目前剛剛開工建設的三星蘇州8.5代線和L G廣州8.5代液晶面板線,都將在今後幾年改造成O L E D面板廠。三星電子高管就表示,液晶電視市場競爭已過於擁擠,在無法繼續創造利潤的情況下,液晶電視勢必會被淘汰,而O LE D T V是帶動市場成長的最佳選擇。

韓系企業在O LE D上咄咄逼人,日系企業也不得不採取跟進策略。前不久,日本電子巨頭索尼、日立、東芝三家公司將中小面板業務合併為合資企業JapanD isplay,全力推動中小尺寸O LED產業的發展。

另外,松下和夏普也有意自產O LE D面板,松下計劃在2年時間內,投入200-300億日元利用生產液晶面板的姬路工廠建立O LE D面板的生產線。不過,松下將使用6代線技術,而不是8.5代線技術量產O L E D屏幕,而且松下計劃在2015年全面實現量產。

中國企業不宜盲目跟進

面對韓系廠商在O LE D領域咄咄逼人的態勢,以及日系企業的緊跟策略,中國內地面板企業陷入了兩難境地。中國內地面板業通過多年努力,好不容易在高世代L C D面板領域立足,韓系廠商又將戰火燒到了O L E D領域,這讓中國面板企業很是尷尬。

廣東平板顯示產業促進會的一位專家表示,現在的國產面板廠商不適宜大規模進入O LE D,而應該是有序進入,否則會造成投資過剩和產能供給過剩。“O LE D技術不是中國企業的優勢,不適合所有的企業,應該是有實力、有條件、有市場機會的企業進入。”

群智咨詢研究總監李亞琴也強調,進入O LE D的時機任何時間都不為過,關鍵問題在於技術、人才和專利的儲備方面是否到位。顯然,中國面板企業在上述環節的準備工作尚不成熟。

不過,奧維咨詢總經理李秋緯則表示,現在是國產面板商進入O L E D的一個時機。“因為如果現在不跟進,我們在下一代顯示技術就會落後。在液晶面板上,就是開始沒有緊密跟進,國內落後大概3年;現在O L E D只落後1年,應該趕緊進入。”

中小尺寸或是突圍方向

O LE D被視為下一代顯示技術的代表,由L C D向O L E D轉型是大勢所趨,業界預計,到2018年,O LED的成本將與LC D看齊。中科院院士歐陽鍾燦就曾表示,O LE D作為下一代電視顯示技術的領導者地位已經不可動搖,如果不及早做好技術儲備和資源積累,未來必然要屈居人後,中國應對O LE D產業有必要進行前瞻性技術布局。

既不能盲目跟風,又不能落伍太遠,中國面板企業該如何應對?

廣東平板顯示產業促進會的專家建議,國內面板企業應該從中小尺寸O LED做起,並在該領域獲得突破。“現在小尺寸O LE D我們還能跟得上,小尺寸終端中國製造有優勢。我們從小尺寸做起,還能吸收成熟的技術、工藝和人才。大尺寸的技術、市場還不成熟,大尺寸不是我們的優勢,如果強求去上,風險更大,更可怕。”

李亞琴也表示,O L E D產業投資額高,資本回收周期長,市場波動劇烈,因此投資當然需要慎重,進入的時機選擇和技術路線選擇非常關鍵。中國面板廠商應該揚長避短,首先在中小尺寸領域站穩腳跟,然後再向大尺寸拓展。

此外,由於O L E D核心技術主要掌握在韓系企業手中,多位專家都表示,韓國政府對高新技術的出口採取嚴格管制的政策,韓國企業不可能在近期將這些核心技術轉移到中國來,因此,所謂三星、LG將把中國在建的L C D 8.5代線轉化為O LED生產線的說法並不靠譜。這也意味著中國面板企業在O LE D核心技術突破上,需要進行艱苦的創新。
 

RSS RSS     print 列印         announcements 線上投稿        
【免責聲明】
1、「LEDinside」包含的內容和資訊是根據公開資料分析和演釋,該公開資料,屬可靠之來源搜集,但這些分析和資訊並未經獨立核實。本網站有權但無此義務,改善或更正在本網站的任何部分之錯誤或疏失。
2、任何在「LEDinside」上出現的資訊(包括但不限於公司資料、資訊、研究報告、產品價格等),力求但不保證資料的準確性,均只作為參考,您須對您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如有錯漏,請以各公司官方網站公佈為準。
【版權聲明】
「LEDinside」所刊原創內容之著作權屬於「LEDinside」網站所有,未經本站之同意或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轉載、散佈、引用、變更、播送或出版該內容之全部或局部,亦不得有其他任何違反本站著作權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