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業上演股權爭鬥戲:照明企業頻爆高層地震

高速發展的家居業備受資本青睞,但資本運作不良漸成企業發展難題。

當雷士照明創始人吳長江、投資者閻焱、大股東施耐德的“三國殺”勝負未明之際,同為上市公司的佛山照明又被曝出隱瞞關聯交易、高層相繼離職的消息。業內資深人士表示,在照明行業接連爆發的由資本運作不良而導致的高層變動,實則映射出家居企業在吸納資本、追求擴張時的自身消化能力不足,資本的“雙刃劍”作用值得家居企業警惕。

照明企業頻爆高層地震

2012年5月底,雷士照明發布公告稱,吳長江因個人原因已辭任董事長、公司執行董事兼公司首席執行官,並辭任公司董事會所有委員會職務,接任者為公司的非執行董事、賽富亞洲基金創始合夥人閻焱。

公告發布后,來自各方的猜測鋪天蓋地,最初和和氣氣的吳長江、閻焱以及股東施耐德電器之間,也在幾個月的內鬥之中終於撕破臉面。后在股東決定公司命運的商業法則下,吳長江的命運也引起了業內的廣泛討論,創始人在引入資本后喪失對企業控制權的被動局面令人唏噓。至今,吳長江是否回歸雷士仍不明朗。

7月初,在雷士照明的內部爭鬥尚未休止之時,佛山照明也爆出高層變動。廣東證監局分別向佛山照明及董事長鍾信才發出《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指出佛山照明2009年年報、2010年中報及年報、2011年中報及年報未披露與佛山施諾奇加州電氣有限公司、佛山市斯朗柏企業有限公司等公司的關聯關係、關聯交易。

隨即,公司董事Joerg Thaele和獨立董事張海霞相繼以個人工作原因為由請辭董事、獨立董事職務。有媒體報道稱,佛山照明第一大股東與管理層之間一直存在矛盾。因而對於佛山照明此次隱瞞關聯交易的行為,有猜測認為是大股東舉報,而對該事件的處理結果也僅為公司董事長鍾信才一人擔責。但外界仍有質疑,認為公司獨立董事同樣需要承擔相應責任。

資本介入是好還是壞?

短短數月之內,兩大照明上市公司接連發生高層動蕩,甚至震動監管部門,是巧合還是行業特殊性所致?對此,中國照明電器協會理事長陳燕生表示,兩大事件在照明行業接連爆發只是一種偶然現象,不具有普遍意義,其他行業也存在同樣的問題。賀美麗家燈飾廣場總經理蘇紅梅也認為,其他行業也出現過類似的問題,之所以在照明行業的大企業身上發生,歸根結底還在於家居企業的資本運作水平。

高速發展的家居行業,在近兩年迎來了上市潮。索菲亞衣櫃、大自然地板、德爾家居等一線品牌已經成功登陸股市,未來更有諸多企業對資本的引入而摩拳擦掌。5月8日,東易日盛順利通過證監會的審核,上市之日已近在眼前。紅星美凱龍董事長車建新也曾表示,企業正在積極籌謀上市。但種種現實顯示,家居企業在融資后迅速擴張、壯大的同時,也擔負著資本帶來的高風險。

北京市場協會家居分會秘書長劉晨稱,家居行業上市公司所爆出的負面消息,也會給融資上市的企業提個醒,即企業一定要謹慎、全面地考慮自身的資本再生能力、管理能力、創新能力是否足以應對資本的壓力。

“資本”分析

資本削弱創始人許可權

上市之後所有的投資賬目、運營情況、盈虧狀況都必須公開,這不能不讓企業戰戰兢兢,但這仍非關鍵。投資界人士指出,家居行業雖然在房地產市場的帶動下經歷了多年的高歌猛進,但在資本吸收、消化的專業性上仍欠缺經驗。

儘管上市之後的運營會更規範,有了獨立董事後,企業出現決策錯誤的風險也降低,但是從上市前的“一個人說了算”到上市后的每一個重大決策必須通過董事會的流程,這就導致決策靈活度下降;投資方、大股東來決定公司發展戰略的法則,也是眾多習慣了獨斷專權的企業創始人所不能承受之重。

融資去向易埋隱患

上市后的企業往往已經“不差錢”,但就是這筆錢該怎麼花,有時候是個棘手的問題。企業“一夜暴富”之後,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分配手頭的資金,尤其在A股上市,資金膨脹很大,在發債、貸款、擴大資產規模的過程中,很多企業就栽了跟頭。

而當原本只是“小打小鬧”的企業變成一個公眾公司后,需要對擴張規模、利潤都有保證,因此難以避免擴張過速、或被迫擴張等,為企業埋下一定隱患。此外,一些資本介入時的苛刻條件也是家居企業需要警惕的隱患,“資本”往往以抓利益為主,但當企業面臨一些困境時,資本或許會為了保證利益而做出損害企業根本的舉動。

業內聲音

上市家居企業需要規範動作

●陳燕生,中國照明電器協會副理事長

資本運作不良引起的高層震蕩,不存在照明行業高發的問題,在其他行業也有同樣的問題。我覺得發生在雷士、佛山照明這兩個企業身上,是一種偶然現象,沒有什麼普遍意義。

作為家居上市公司,需要規範運作。從目前來看,這兩個企業的事件對各自股價有一些影響,長遠會產生什麼影響還要看最後事態發展的情況。在照明行業中,上市公司有幾十家,其他企業的運作比較正常。

企業決策要及時調整

●殷玉新,東方家園家居廣場副總經理

雷士、佛山照明發生這樣的問題,原因在於創始人在前期運作的時候沒有考慮到深層次的問題,融資之後存在資本二次運作,這樣可能跟管理團隊產生摩擦,引起各種問題。

創始人跟投資人操作的手法不太一樣,很難達到雙方的平衡點。因此,原始投資人應該去做好資本消化時的利益分配問題,對企業未來做出長遠規劃。實現資本化運作后,企業決策不應該保持在創業初期的階段,而應該及時調整,以避免各種矛盾的發生。

(來源:新京報)
 

RSS RSS     print 列印         announcements 線上投稿        
【免責聲明】
1、「LEDinside」包含的內容和資訊是根據公開資料分析和演釋,該公開資料,屬可靠之來源搜集,但這些分析和資訊並未經獨立核實。本網站有權但無此義務,改善或更正在本網站的任何部分之錯誤或疏失。
2、任何在「LEDinside」上出現的資訊(包括但不限於公司資料、資訊、研究報告、產品價格等),力求但不保證資料的準確性,均只作為參考,您須對您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如有錯漏,請以各公司官方網站公佈為準。
【版權聲明】
「LEDinside」所刊原創內容之著作權屬於「LEDinside」網站所有,未經本站之同意或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轉載、散佈、引用、變更、播送或出版該內容之全部或局部,亦不得有其他任何違反本站著作權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