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SB團隊利用MOCVD隧道結提高InGaN Micro LED效率

Micro LED的發光效率會隨著尺寸微縮而下降,從而導致檢測與維修問題增多,這是Micro LED面臨的關鍵技術難題之一。鑒於此,相關技術研究員嘗試在外延片生產階段提高Micro LED的效率。

一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UCSB)的研究團隊,包括目前任職於該校的諾貝爾獎得主中村修二(Shuji Nakamura)近來發表的最新研究,透過改善MOCVD生長方式製造出具備晶圓隧道結(Epitaxial Tunnel Junctions, TJs)的高性能InGaN Micro LED。


(圖片來源: Li et al. 2020)

該論文發表在《光學快報》上,標題為《通過MOCVD選擇性區域生長技術生長具有外延隧道結的InGaN Micro LED的與尺寸無關的低電壓》(Size-independent Low Voltage of InGaN Micro-light-emitting Diodes with Epitaxial Tunnel Junctions Using Selective Area Growth by Metal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描述了通過MOCVD選擇性區域生長法(SAG)製備具有晶圓隧道結Micro LED的研究結果。

InGaN隧道結LED具有高效低光衰的特點,並且採用MOCVD生長能夠輕易擴大規模以實現量產。但是,生長隧道結LED的挑戰性很高,因此,UCSB研究團隊採用選擇性區域生長技術來攻克具有晶圓隧道結Micro LED現階段的技術問題。


(圖片來源: Li et al. 2020)

論文顯示,UCSB團隊使用在PPS上生長的藍色InGaN LED晶圓片來實現隧道結的再生長。沒有使用SAG技術以及使用SAG技術製備的具有隧道結Micro LED的發光均勻性對比如上圖,包含20μm、40μm、60μm、80μm、100μm。此外,使用SAG技術還降低了具有隧道結Micro LED的正向電壓,並提高了效率。

具體而言,研究團隊描述了通過MOCVD生長的具有隧道結GaN Micro LED的最低正向電壓。使用SAG技術製備的具有隧道結Micro LED的正向電壓與尺寸無關,在 20 A/cm2時為3.24-3.31 V,與普通MOCVD生長的具有隧道結Micro LED相比,改善顯著。另外,研究團隊還觀察到其輸出功率與封裝器件的外量子效率也得到提高。這些研究結果均表明SAG技術在實現MOCVD生長隧道結方面潛力無限。(LEDinside Janice編譯)

若想了解更多Micro LED接下來的技術走向跟市場機會,快報名 2020 Micro LED Forum顯上研討會,TrendForce邀請到多家技術大廠對新型顯示技術的挑戰跟應用潛力進行全方位剖析,早鳥優惠最後到數!


RSS RSS     print 列印         announcements 線上投稿        
【免責聲明】
1、「LEDinside」包含的內容和資訊是根據公開資料分析和演釋,該公開資料,屬可靠之來源搜集,但這些分析和資訊並未經獨立核實。本網站有權但無此義務,改善或更正在本網站的任何部分之錯誤或疏失。
2、任何在「LEDinside」上出現的資訊(包括但不限於公司資料、資訊、研究報告、產品價格等),力求但不保證資料的準確性,均只作為參考,您須對您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如有錯漏,請以各公司官方網站公佈為準。
【版權聲明】
「LEDinside」所刊原創內容之著作權屬於「LEDinside」網站所有,未經本站之同意或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轉載、散佈、引用、變更、播送或出版該內容之全部或局部,亦不得有其他任何違反本站著作權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