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金額超2200億,2025上半年面板大廠項目進度一覽

2025年已過半,對於面板廠商而言,上半年或是一段繁忙的時間。

在液晶面板主業務上,得益於關稅備貨和國補政策的雙重刺激下,各廠商的面板業務迎來不同程度的需求增長。

與此同時,面對新型顯示技術的日益革新,與面板技術進入更多創新應用領域的發展趨勢,面板廠商也在持續改善產品結構,以多元化技術與應用布局,完善自身經營能力。因此,在穩固主業發展的同時,面板廠商也投入了大量資源到新顯示項目的建設當中,為企業未來發展做好準備。

據集邦Display不完全統計,2025年以來,惠科、BOE京東方、LGD、深天馬、TCL華星、龍騰光電、友達光電等企業均有新顯示項目進入立項、簽約、開工、設備搬入、投產等新節點。

這些項目投資金額總和達到了2244.3億元,項目生產內容涉及LCD、OLED、Mini LED、Micro LED、電子紙等顯示技術。

惠科
僅從上表觀察,惠科是今年以來在顯示項目建設上最為活躍的面板企業。實際上,從去年開始,惠科就已有多個項目進入開工、投產與收尾階段,包括了超大尺寸MLED COB顯示屏生產線、總投資80億元的電子紙顯示模組整機項目以及總投資50億元的長沙智能制造產業綜合體項目。

而在2025年2月至5月,惠科又有5個項目進入簽約、開工、投產等狀態。這些項目生產涉及MLED芯片,Mini LED背光、直顯模組及整機,電子紙顯示模組、穿戴設備顯示模組,電視、LED顯示屏、平板電腦、手機終端等多種產品。

其中,惠科在5月簽約落地在南充市的全色系M-LED新型顯示芯片基地項目,總投資高達100億元,設計月產能達100萬片,分三期建設,其中一期產能為15萬片,主要生產全色系M-LED新型顯示芯片。

在2月,惠科在四川綿陽以及湖南長沙的Mini LED背光和模組項目也相繼進入開工狀態,投資金額分別為50億元、90億元。

目前,惠科已擁有多種顯示技術產品,包括a-Si TFT-LCD技術、Oxide TFT、Oxide RGB OLED、Oxide LCD、Mini LED等。而從上述投資項目的數量與金額不難看出,惠科正在將更多的資源押注在Mini/Micro LED技術的發展上,看好MLED技術的發展前景。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惠科再度沖擊上市,並在6月30日獲深交所受理。惠科股份此次IPO擬募資85億元,其中25億元投向長沙新型OLED研發升級項目、30億元投資長沙Oxide研發及產業化項目、20億元投綿陽Mini LED智能制造項目、10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銀行貸款。

未來,若上市成功,惠科將獲得更多融資資金,以保障其相關顯示項目的建設持續推進。

京東方
京東方也在今年積極推進多個項目進度。從項目類型來看,京東方同樣在關注MLED技術布局,並持續往產業鏈上遊延伸,未來京東方將擁有完整的MLED技術供應鏈。

3月,京東方華燦在珠海完成全球首條6英寸Micro LED量產線的產品交付儀式,向客戶正式交付COW(Chip on Wafer)、MPD(Micro Pixel Display)產品。

該項目主要生產Micro LED晶圓和像素器件,面向超大和超小尺寸的高清顯示場景,用於大尺寸商用顯示、AR/VR頭戴式顯示設備和可穿戴設備等應用領域,全部達產後將實現年產Micro LED晶圓2.4萬片組(6英寸片)、Micro LED像素器件45,000kk顆的生產能力。

同月,京東方晶芯科技MLED珠海項目正式量產交付,項目總投資約10億元,項目規劃COB月產能將達到1萬㎡+。

MLED技術之外,京東方也在加快OLED產能布局。5月,京東方北京第6代新型半導體顯示器件生產線全面量產,項目總投資290億元,占地面積42萬平方米,設計月產能達5萬片。該產線以LTPO(低溫多晶氧化物)和LTPS(低溫多晶矽)技術為核心,聚焦VR顯示面板、中小尺寸高附加值IT顯示面板、車載顯示面板等高端產品研發與生產。

同月,京東方旗下國內首條第8.6代AMOLED顯示器件生產線業務開始工藝設備搬入。該項目總投資630億元人民幣,設計產能為每月3.2萬片玻璃基板,基板尺寸為2290mm x 2620mm。該產線主要聚焦中尺寸AMOLED面板,用於中高端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等IT類產品,同時也具備生產柔性OLED智能手機面板的能力。

除推動國內項目建設外,京東方位於越南的智慧終端二期項目也提前在6月正式量產,該項目總投資20.2億元人民幣,主要生產電視、顯示器及電子紙等產品,達產後,越南智慧終端二期項目年產TV終端/顯示器終端超1400萬台、電子紙終端超5000萬台、車載終端500萬台以上。該項目將滿足亞太、歐盟及北美市場的需求。

TCL華星
今年,TCL華星的大動作不斷,持續強化其LCD業務,完成LGD廣州第8.5代線的並購,且收購了華星半導體11代線股權,總投資額達254億元左右。

在LCD業務之外,TCL華星也在推進著Micro LED產線項目工作。

5月,TCL科技透露,TCL華星光電和泉州三安合資創立的芯穎顯示已完成中試線建設,正在推進量產工作,同時加大對全彩技術的開發。芯穎顯示聚焦基於TFT驅動背Micro LED所需的巨量轉移、鍵合、檢測及修覆技術上的研究,致力於實現Micro LED顯示的規模化生產。

芯穎顯示的中試線總投資3億元,項目基於G2.5代TFT基板的Micro LED技術進行研發。

LG Display

在完成廣州第8.5代線產線出售後,LGD繼續專注OLED技術的發展策略。6月17日,LGD宣布公司董事會批準投資1.26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66.56億元),在韓國坡州園區建設OLED面板工廠,該項目投資期預計為兩年。該投資也是LGD自出售中國廣州LCD工廠以來,首次在韓國本土進行的大規模投資。

合肥國顯
韓國企業正在加大OLED技術布局,國內顯示廠商對於OLED技術也同樣重視。例如,合肥國顯正在建設第8.6代AMOLED項目,並在今年6月完成首塊屋面的提前封頂,且項目主體結構建設進入沖刺階段。

據悉,合肥國顯第8.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項目總投資550億元,是全球首條采用無FMM(精細金屬掩模版)技術(即ViP技術)的8.6代AMOLED生產線。

項目建築面積約80萬平方米,設計產能每月3.2萬片玻璃基板(尺寸為2290mm × 2620mm),產品覆蓋平板、筆電、車載顯示等中尺寸應用領域。

深天馬
深天馬則在今年完成國內新產線(TM19)的量產,同時也在加大海外產線的布局。

5月,深天馬在廈門的第8.6代新型顯示面板生產線項目(TM19)宣布全面量產,該項目總投資高達330億元,設計月產能為12萬張玻璃基板,其中80萬片為a-Si,40萬片為Oxide TFT(IGZO)技術,聚焦車載顯示、IT顯示以及工業品顯示等多個中小顯示應用領域。

同月,深天馬發布公告,宣布董事會同意在新加坡設立兩家子公司,並通過兩家新加坡子公司在泰國設立子公司,由泰國子公司投資建設泰國工廠,主要從事顯示模組生產制造等業務。項目總投資金額為10.8億元人民幣,其中公司以自有資金出資5.4億元,由泰國子公司銀行貸款5.4億元。

而在Micro LED技術領域,近日深天馬透露,公司合資投建的Micro LED產線已於2024年陸續實現產品點亮、產線全制程貫通,將在2025年逐步具備小批量能力。

據悉,深天馬投資11億元人民幣建設了G3.5代Micro LED生產線,該產線是一條涵蓋從巨量轉移到最終顯示模組制造的全流程Micro LED生產線。產線利用LTPS TFT玻璃基板和先進的全激光巨量轉移工藝,能夠生產出無尺寸限制、可無邊框拼接的Micro LED顯示產品,可為智能座艙的車載顯示提供解決方案。

龍騰光電
龍騰光電在4月底宣布,龍騰光電科技(越南)有限公司已完成生產設備裝機調試,項目首片模組產品成功點亮,達到量產狀態。該項目總投資約40億日元(約1.88億元人民幣),土地面積25000平方米,主要生產車載顯示面板和工控屏。

越南項目的投產,可為龍騰光電提供更多策略以應對覆雜多變的關稅問題,分散供應鏈風險。

友達光電
4月2日,友達旗下子公司達擎與元太科技簽署投資條件書,擬以資本額新台幣3.9億元(約合人民幣9300萬元)設立合資公司,將於友達桃園龍科廠區共同打造大型電子紙模組生產線,預計於2025年第四季投產。

新型顯示技術未來增長空間有多少?
面板企業穩固LCD技術的同時,還將大量資源投入到新型顯示技術項目的建設當中,而這些技術未來增長空間有多少?能否成為未來面板企業的新動能?

首先,從目前面板廠商最為關注的OLED技術來看,其已在智能手機等小尺寸面板市場占據主導地位,在中尺寸領域需求也在持續上升中。根據TrendForce集邦咨詢分析,今年OLED顯示器面板出貨量將達到340萬片,較2024年增長69%。預計到2028年,OLED顯示器面板出貨量將達到810萬片。

而Mini LED背光技術正在電視應用領域蓬勃發展,TrendForce集邦咨詢預測,2025年,Mini LED背光電視出貨量有望超過1150萬台,占全球電視市場的6%。未來Mini LED背光技術還有望在顯示器、平板、VR、車載顯示等領域擴大滲透。

電子紙技術則具有超低功耗、護眼、輕薄、可撓等獨特優勢,在未來物聯網、低碳化的社會發展趨勢下,電子紙有望在筆記本、廣告牌、單詞卡、桌牌、胸牌、可穿戴設備等應用領域中占有一席之地。

至於Micro LED技術,目前其尚在發展初期,根據TrendForce集邦咨詢研究,2024年Micro LED顯示應用芯片產值達2790萬美元左右,主要貢獻來源仍是大型顯示器。但展望未來,隨著技術瓶頸的突破,以及車載顯示需求具體化和AR眼鏡全彩化方案日漸成熟,預計將帶動Micro LED顯示應用芯片產值在2029年增長至7.4億美元。

小結
今年上半年,面板廠商持續穩固LCD技術,並加大在OLED、Mini LED、Micro LED、電子紙等顯示技術的布局,通過豐富自有顯示技術方案,穩固自身在未來顯示產業的地位。

TrendForce集邦分析師認為,從統計情況來看,面板廠商在OLED領域的投資金額占比最高,其次是LCD領域,以及MLED與電子紙領域。

TrendForce集邦分析師預測,隨著這些投資項目的開展與落地,面板廠的競爭力和技術水平將得到進一步的提升,而展望未來,面板廠還會持續地進行投資,預計會以OLED為主、LCD為輔的方式進行後續的投資規劃。(文:集邦Display Irving)

TrendForce 2025 Micro LED 顯示與非顯示應用市場分析
出刊日期: 2025年5月29日/ 11月 30 日
語系: 中文 / 英文
格式: PDF
頁數:87

TrendForce 2025 Mini LED 背光顯示趨勢與 OLED 技術競爭分析
出刊日期: 2024年08月28日
語系: 中文 / 英文
格式: PDF
頁數:157

TrendForce 2024 近眼顯示市場趨勢與技術分析
出刊日期: 2024年07月31日
語系: 中文 / 英文
格式: PDF
頁數:139

TrendForce 2025 全球 LED 顯示屏市場展望與價格成本分析
出刊日期: 2024 年 9 月 30 日
語言: 中文/英文
格式: PDF
頁數: 253 頁

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關於LEDinside的細節,歡迎聯繫:

Global Contact: ShenZhen:  
Grace Li +886-2-8978-6488 ext 916
E-mail :
Graceli@trendforce.com
Perry Wang +86-755-82838931 ext.6800
E-mail : 
Perrywang@trendforce.cn
RSS RSS     print 列印     mail 分享     announcements 線上投稿        
【免責聲明】
1、「LEDinside」包含的內容和資訊是根據公開資料分析和演釋,該公開資料,屬可靠之來源搜集,但這些分析和資訊並未經獨立核實。本網站有權但無此義務,改善或更正在本網站的任何部分之錯誤或疏失。
2、任何在「LEDinside」上出現的資訊(包括但不限於公司資料、資訊、研究報告、產品價格等),力求但不保證資料的準確性,均只作為參考,您須對您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如有錯漏,請以各公司官方網站公佈為準。
【版權聲明】
「LEDinside」所刊原創內容之著作權屬於「LEDinside」網站所有,未經本站之同意或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轉載、散佈、引用、變更、播送或出版該內容之全部或局部,亦不得有其他任何違反本站著作權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