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 華星開發全新量子點圖案化技術,製備出高性能 QLED 器件等

近日,TCL華星顯示技術創新中心新材料開發團隊開發了一種新型的選擇性電沉積技術,實現了大於1,000PPI的全色大面積量子點(QDs)圖案化彩膜及高性能QLED器件的製備。

創新中心聯合南科大,北大近日以「Large-AreaPatterning of Full-Color Quantum Dot Arrays Beyond 1000 Pixels Per Inch bySelective Electrophoretic Deposition」為題,在國際著名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相關研究論文。

量子點材料具有尺寸可控、發射波長可調、發射光譜窄、發光效率高等優點,近年來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做為一種半導體功能材料,其在顯示器件、照明器件、光伏太陽能電池、光電探測器等領域均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

到目前為止,各種各樣的技術已經被應用於加工圖案化和畫素化的QD器件上,例如光刻、噴墨打印、Stamp轉移、微接觸打印、奈米壓印等,但是這些方法分別存在著諸如紫外光和溶劑影響QD性能,加工製程複雜,加工時間長,器件效率低,重複性差等缺點。因此,改進和發展新型量子點圖案化技術對於QD的商業化應用是至關重要的。

研究團隊受到偏振發光的量子棒有序化需要高頻率交變電場驅動,否則將發生沉降現象的啟發,分析發現,由無機半導體核和有機配體殼組成的膠體QDs,其配體可能在溶液中解離,因此QDs表面可能富含陰離子或陽離子,帶電的QD可以在電場的作用下沉積到相反電性的電極上。

基於此,研究團隊利用高解析度光刻微電極技術結合溫和的電沉積技術開發了一種新型的QD選擇性電沉積(SEPD)圖案化技術,實現了單電極上高效、均勻、大面積的全色QD圖案化薄膜製備。



▲ 電沉積製備QD圖案化薄膜的形貌和尺寸特徵。
 

合理的溶劑和配體設計,研究團隊首先獲得了單一電性的QDs,有效地避免了正負電極同時沉積以及多色量子點沉積時的交叉污染。

所制備的QD薄膜具有可控的、均勻的特徵尺寸(2μm—20μm),可以沉積成任意形狀的圖形,同時薄膜具有良好的形貌、有序的結構和良好的光學性能,其表面形貌、堆積密度和折射率(N=1.7-2.1)可以進行大範圍的調整,從而獲得不同條件下所需的量子點薄膜,並實現比傳統溶液處理方法(旋涂和噴墨打印)更高的PL發光效率。調節電沉積電壓和量子點濃度,可以在數奈米到數十微米的範圍內精確調節圖案化量子點薄膜的厚度。



▲ 電沉積製備全色QD圖案化薄膜陣列。
 

進一步地,研究團隊將具有不同發射特性的量子點集成到大面積陣列中,形成全色像素,並製備了高性能QLED電致發光器件。

QLED的電流效率為77cd/A(G)和54 cd/A(R),與現階段噴墨打印的器件水平相當。溶劑和材料選擇的普適性、結構的可控性和器件良好的性能表明,選擇性電沉積技術(SEPD)是一種極具發展潛力的奈米粒子圖形化加工技術。

相關圖案化薄膜可以同時滿足不同尺寸的液晶顯示器(LCD)、Blue OLED顯示器和Bluemicro-LED顯示器的色轉換層以及QLED自發光顯示器的要求,同時適用於低解析度、中解析度和高解析度的顯示器件,相關技術在光伏器件和量子點探測器領域也具有巨大應用前景。這一研究成果是華星光電不斷在前沿技術領域探索與合作的又一碩果,同時選擇性電沉積對薄膜不均現象和咖啡環問題的顯著改善也是對噴墨打印技術的有力補充。



▲ 電沉積製備QLED性能表徵。
 

顯示技術創新中心趙金陽博士為本論文第一作者,創新中心電子化學材料部部長陳黎暄,北京大學張盛東教授和南科大孫小衛教授為該論文通訊作者。

相關研究得到了華星光電半導體顯示技術有限公司、TCL工業研究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重點領域研發計畫和深圳市孔雀團隊項目的大力支援。

(來源:TCL華星)

RSS RSS     print 列印         announcements 線上投稿        
【免責聲明】
1、「LEDinside」包含的內容和資訊是根據公開資料分析和演釋,該公開資料,屬可靠之來源搜集,但這些分析和資訊並未經獨立核實。本網站有權但無此義務,改善或更正在本網站的任何部分之錯誤或疏失。
2、任何在「LEDinside」上出現的資訊(包括但不限於公司資料、資訊、研究報告、產品價格等),力求但不保證資料的準確性,均只作為參考,您須對您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如有錯漏,請以各公司官方網站公佈為準。
【版權聲明】
「LEDinside」所刊原創內容之著作權屬於「LEDinside」網站所有,未經本站之同意或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轉載、散佈、引用、變更、播送或出版該內容之全部或局部,亦不得有其他任何違反本站著作權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