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顯示應用市場的落地與非顯示應用的滲透, Micro LED 市場規模正逐漸擴張

根據TrendForce《2025 Micro LED顯示與非顯示應用市場分析》研究報告,在顯示應用方面,Micro LED已在各類應用中逐漸落地並滲透市場,受惠於大型顯示器關鍵製程工藝持續優化與良率提升,以及 AR 眼鏡與智慧手錶新品的推出,加上車載產品透過逐步滲透的方式,擴大市場動能,晶片產值可望顯著成長,預估 2029 年 Micro LED 晶片產值達 460.8 百萬美金。而在非顯示應用方面,Micro LED也拓展至近期因 AI 伺服器有高聲量的光互連領域,或有機會獲得資源推動技術進展與晶片需求,綜觀而言,雖然 Micro LED 技術萌芽於消費電子與利基型市場,然而是否能穩健扎根,還需觀察Micro LED與現有技術及商業需求間的角力。

穿戴顯示
2025年9月Garmin 推出全球首款 Micro LED 手錶 Fenix 8 Pro,由AUO扮演關鍵供應鏈,結合PlayNitride (約當15×30μm Micro LED晶片)、Raydium (Micro LED驅動IC)等,提供1.39吋顯示。這不僅展現Micro LED產業鏈的前期佈局已逐漸發酵,同時作為新一代高階運動錶款,也象徵著產業在高附加價值應用上的起步,藉此推進技術的成熟與成本的優化。
現階段Micro LED的高功耗與高單價的市場接受度仍是一大考驗,導致短期內難與技術更成熟、成本具優勢的OLED競爭。然而從長期趨勢來看,Micro LED能滿足運動手錶在戶外環境對螢幕亮度的極致需求,還具有整合生理感測潛力,特別適合與健康監測、戶外導航、運動分析等功能融合。然而無論在製造成本或使用者體驗端的產品定位,仍需經歷更長期的優化與市場發酵期,方可實現應用規模化。

Micro LED 光互連(Optical Interconnects)
在光通訊領域中,隨著資料中心的需求增加,尋找更有經濟效益的光源就成為產業自然而然的驅力,而 Micro LED 作為光互連光源,擁有低功耗效率、更高的資料傳輸密度、更好的溫度穩定性,以及受惠於顯示產業的推動,可能連續數年都會因規模效應而有快速降本的趨勢。


文: Emerson, Thea, Joanne / TrendForce

TrendForce 2025 Micro LED 顯示與非顯示應用市場分析
出刊日期: 2025年5月29日/ 11月 30 日
語系: 中文 / 英文
格式: PDF
頁數: 80-90 頁 / 半年

第一章 Micro LED 市場產值分析 - 顯示應用 

  • 2025-2029 Micro LED 市場產值分析
  • 2025-2029 Micro LED 市場規模分析 - 大尺寸顯示
  • 2025-2029 Micro LED 市場規模分析 - 穿戴顯示
  • 2025-2029 Micro LED 市場規模分析 - 車用顯示
  • 2025-2029 Micro LED 市場規模分析 - 頭戴顯示
  • 2025-2029 Micro LED 市場產值佔比分析
  • 2025-2029 市場晶圓片需求分析

第二章 Micro LED 顯示應用市場分析 
2.1 大尺寸顯示 

  • Micro LED 晶片出貨率與品牌目標
  • 2021-2029 6-inch Micro LED COC 價格趨勢
  • Micro LED 電視 / 顯示屏製程分析 - Samsung
  • Micro LED 電視 / 顯示屏製程分析 - LG Display
  • LTPS 廠商技術進展
  • 側邊鍍導線橫向分析
  • AUO 商業策略
  • SAMSUNG 產品系列 - COG(側邊鍍導線 / 巨量通孔玻璃)vs. COB(印刷電路板)
  • Micro LED(COG)電視產品與進展 - SAMSUNG / LG / Vistar
  • Micro / Mini LED(COG)電視產品與進展 - Tianma / BOE / Ledman
  • Micro LED 電視 / 顯示屏廠商供應鏈分析
  • SAMSUNG 114-inch 4K P0.51 Micro LED 電視成本分析
  • LG 136-inch 4K P0.78 Micro LED 電視 / Mini LED 顯示屏成本分析
  • BOE Mini LED 顯示屏成本分析 - 主動驅動 vs. 被動驅動
  • Micro LED / OLED 透明顯示屏應用場景
  • 2025 Micro LED 透明顯示成本分析
  • 2023-2025 OLED 透明顯示屏市場規模
  • Micro LED 雙面透明顯示發展
  • 高階的異方性導電膠膜接合(ACF Bonding)可支援到 30µm2 的 Pad 尺寸
  • 大尺寸 Micro LED 到了鍵合技術的分岔路

2.2 穿戴顯示 

  • Garmin 1.39-inch Micro LED 手錶顯示
  • Garmin Micro LED 手錶製程分析
  • Micro LED Watch Comparing
  • Micro LED 與 Sensor 整合的延伸挑戰
  • Garmin & Apple Micro LED Watch Display BOM Cost Analysis

2.3 車用顯示 

  • 面板廠商車用顯示布局 - AUO & INNOLUX
  • 面板廠商車用顯示布局 - BOE & Tianma
  • 車用顯示技術總覽
  • 2025 Micro LED 車用透明顯示成本分析

2.4 頭戴顯示 

  • Micro LED AR 出貨分析
  • Micro LED AR 產品規格與供應鏈分析
  • 光源規格與價格甜蜜點分析
  • Micro LED 全彩 AR 從 X-Cube 走向單片全彩的阻力
  • Micro LED 全彩 AR 從 X-Cube 走向單片全彩的驅動力
  • Micro LED 微顯示全彩技術橫向對比 - InGaN
  • CMOS for Micro LED 從背板設計到系統整合的技術挑戰
  • 微顯示的驅動背板 CMOS 走向12-inch

第三章 Micro LED 光互連(Optical Interconnects) 

  • 資料中心網路進入 SiPh CPO 時代
  • Micro LED 在短距離光通訊中的競爭優劣勢
  • Micro LED 光通訊 : 成為高階電腦運算的推手
  • Micro LED 在 AOC 應用的競爭優劣勢分析
  • Micro LED 目標市場的技術競爭格局
  • 光通訊技術 - Micro LED / VCSEL / CW LD(SiPh CPO)/ EML
  • Micro LED 光互連(Optical Interconnects)市場機會與挑戰
  • 光通訊技術分析 - 光收發模組 / 矽光子 / Micro LED

第四章 Micro LED 技術進展 

  • 串聯 Micro LED 成為降低功耗的重點技術
  • 串聯發光元件的顯示技術對比
  • 異形 Micro LED : 透過幾何工程優化效率與光角

第五章 廠商動態 

  • 2025 Micro LED 廠商產能分析
  • Micro LED 產業 - 資本投資、併購、合資及供應鏈合作
  • HC Semitek 華燦光電
  • San’an 三安光電
  • CSOT 華星光電
  • VIJO 微玖光電
  • Kulicke & Soffa 庫力索法
  • Veeco
  • Saphlux 賽富樂斯
  • LatticePower 晶能光電
  • Ennostar 富采
  • Micraft System Plus 麥科先進
  • Instrument Systems
  • MICLEDI
  • Porotech
  • Vuereal
  • Aledia

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關於LEDinside的細節,歡迎聯繫:

Global Contact: ShenZhen:  
Grace Li +886-2-8978-6488 ext 916
E-mail :
Graceli@trendforce.com
Perry Wang +86-755-82838931 ext.6800
E-mail : 
Perrywang@trendforce.cn
RSS RSS     print 列印     mail 分享     announcements 線上投稿        
【免責聲明】
1、「LEDinside」包含的內容和資訊是根據公開資料分析和演釋,該公開資料,屬可靠之來源搜集,但這些分析和資訊並未經獨立核實。本網站有權但無此義務,改善或更正在本網站的任何部分之錯誤或疏失。
2、任何在「LEDinside」上出現的資訊(包括但不限於公司資料、資訊、研究報告、產品價格等),力求但不保證資料的準確性,均只作為參考,您須對您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如有錯漏,請以各公司官方網站公佈為準。
3、「LEDinside」資訊服務基於"現況"及"現有"提供,網站的資訊和內容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
4、「LEDinside」尊重並保護所有使用用戶的個人隱私權,您註冊的用戶名、電子郵寄地址等個人資料,非經您親自許可或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會主動地洩露給協力廠商。
【版權聲明】
「LEDinside」所刊原創內容之著作權屬於「LEDinside」網站所有,未經本站之同意或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轉載、散佈、引用、變更、播送或出版該內容之全部或局部,亦不得有其他任何違反本站著作權之行為。